1 / 9
文档名称:

肺结核患者内科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肺结核患者内科护理.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2/2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肺结核患者内科护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肺结核患者内科护理
孟宪华(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154007)
【摘要】目的讨论肺结核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①观察发热、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②咳嗽、咳痰、咯血、气短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对于咯血病人更应密切观察咯血量、颜色、性状及有无窒息表现;③监测生命体征、体重变化;④注意痰结核菌、X线检查结果及变化。
【关键词】肺结核内科护理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结核菌
属分枝杆菌,为需氧菌。由于其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菌,牛型少见。
结核菌生长缓慢,增殖一代需15~20小时,在培养液中要4~6周才能繁殖成可见的菌落。其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环境中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暴晒2小时、与75%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1分钟均能被杀死。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
结核菌具有耐药性,在繁殖过程中由于其染色体基因突变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关系到治疗的成败。①原发耐药:结核菌在自然繁殖过程中出现极少量天然耐药菌。单用一种药物可杀死大量敏感菌,但原发耐药菌却不受影响,继续生长繁殖,最终呈优势生长,使该药物治疗失败。②继发耐药:结核菌与抗结核药物接触一定时间后逐渐产生耐药,如单用异烟肼治疗3个月后,约有70%可成为耐药菌。
(二)感染途径
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结核菌悬浮在飞沫中,被健康人直接吸入后可引起结核感染。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
菌随尘埃飞扬,亦可引起结核感染。其次为经消化道传播,如饮用消毒不彻底的感染牛型结核菌的牛奶,也可感染结核。
(三)人体反应性

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免疫力(先天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后天性免疫力)两种,后者是通过接种卡介苗或感染结核菌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其免疫力强于先天免疫。两种免疫力的保护作用都是相对的,机体免疫力强,可防止发病或使病变趋手局限,而生活贫困、老年、糖尿病、矽肺、艾滋病及有免疫缺陷等情况,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而易患结核病。结核病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当入侵的结核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使T淋巴细胞致敏,如机体再次遇到结核菌时,致敏的T淋巴细胞便释放出一系列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细菌周围,吞噬并杀灭细菌,变成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最终形成结核结节,使病变局限化。

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机体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产生的一种过敏反应,称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此时如用结核菌素作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人体感染结核菌后发生的变态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力是同时存在的。
(四)结核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
感染结核菌后绝大多数人因免疫机制健全而不发病,称为结核感染。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此时人体反应性较低,病变局部反应也较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抵达淋巴结,多见于小儿。

通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此时人体对结核菌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和变态反应性。肺内局部病灶处炎症反应强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
从感染结核菌到形成肺结核的演变过程。
结核的基本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