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椰子死亡类病毒.pptx

格式:pptx   大小:8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椰子死亡类病毒.pptx

上传人:s0012230 2018/1/11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椰子死亡类病毒.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椰子死亡类病毒
学名:Coconut cadang-cadang viroid,VD 分类地位: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组(PSTVd). 分布:菲律宾群岛。 寄主:油棕(Elaeis guine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槟榔(Areca catechu)、吕宋棕榈(Coryphaelata)、马尼拉棕榈(Adonidia merrillii)、散尾葵(Chrysalidocaprus lutescens)、王棕榈(OREOdoxa regia)等。
Avsunviroidae类病毒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单链RNA病原体。它比病毒要小,且没有典型病毒所有的蛋白质外壳。类病毒为严格寄生物,专一性很强,通常感染高等植物,并整合到植物的细胞核内进行复制。类病毒通常通过种子或花粉传播而椰子死亡类病毒就是出现在椰子植物上和病毒.
椰子死亡类病毒(Coconut cadang—cadang viroid,
CCCVd)引起的椰子死亡病。自从1930年首次在菲律宾
的圣米高岛发现以来⋯,菲律宾的椰子及其他棕榈科植
物上发生的椰子死亡病,已经毁灭了3000多万株树。
1946年在拉古娜地区发现;Vd引起的病害
在必科尔地区广泛流行旧J,至1953年,在圣米高岛感病
植株达2600万,占总量的80%131,造成每年经济损失达
5000万一6000万比索一1;1957年在奎松城大面积爆发;
2006年,菲律宾感病植株为4000万株一J。即使是现在,
每年也有1 00万株树发病死亡。
主要鉴定特征
早期叶片上产生小的、形状异常的亮黄或桔黄色斑点,并随叶令增长而扩大,愈合成大的条纹状斑块,老叶出现黄化和斑驳。晚期叶子变小、减少,嫩叶易碎,最后只有几片直立的叶子,随之整个树冠死亡。病树花期推迟,花序变短呈圆形,花败落,不结果。在叶片上出现症状1年左右,有的坚果比正常小些,但数量增多,果实呈圆形而不呈正常的三角形,随病情加重,果实变小,并且伸长或变形,挂果量减少,甚至不挂果,许多果破裂。感病树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历时大约8~15年,症状变化和品种有关。
生物学特性
环状和线状,核酸为单链核糖核酸SSRNA,以单体和二聚体共价联结的环状或线状分子存在。长核酸形式是两个短核酸形式的二聚体类型。分离物的结构与病程有关,病害症状出现前在嫩叶中观察到单体,随病害发展出现二聚体。
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方式尚不清楚,种传率很低(%),人工高压注射接种可以传毒。
检验方法
电泳检测
应用双向电泳法可有效地检测此种类病毒。第一向电泳是利用分子量的不同将类病毒与寄主核酸分开,第二向电泳是在变性条件下把类病毒的环状和线状分子分开(环状分子比线状分子跑得慢),从而确定有无类病毒。银染色技术的应用,将电泳检测灵敏度提高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的水平。
分子杂交
一类是RNA探针,即利用纯化的类病毒作RNA未端标记,进行RNA-PNA杂交,这种方法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制备出探针,但制备量少,一般不用此法。另一类是cDNA探针,这是将椰子死亡类病毒RNA先逆转录成与之互补的DNA(cDNA),然后再标记成为cDNA探针,只需少量RNA就能制备出大量探针。现在一般用此方法,探针的标记可以用同位素,也可以用非同位素,只要在样品中含有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则呈阳性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