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命理要述》第一章阴阳五行
在国外我为人预测,因为预测准确,常被人怀疑为通灵,在与神灵沟通。经常有人问我:“您能知道这么多,肯定是在和神灵对话吧?”我告诉他们:不是。我不是神,也没有仙,我是和诸位一样的凡人。《易经》所以能上测天,下知地,中通人事,不是靠通灵,而是凭借一套完整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就象数理化一样,是一门学科。象其它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它即可以学习,又可以重复,经得起千锤百炼。曾有一位安东尼先生和她的妻子,曾经怀疑我是靠通灵为人预测,在我和妻子为人预测时偷偷的观察了我们三天,最后得出结论:他们两个根本不是通灵,我发现他们一直在低着头认真而轻松的计算,一点都不累,他们这个方法好,我也能学。后来他们夫妻都成了我的学生,现在学得非常好,立志要做西方的易经大师。
那么《易经》究竟是凭借什么方法和理论来描述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的吉凶祸福呢?很简单,就是阴阳五行理论。所谓大道至简,阴阳五行理论看似简单,但它却能够捕捉宇宙万物瞬息万变的各个阶段的状态。在初学这些理论时,可能会有些枯燥,但一旦你能掌握了这些理论,应用自如的时候,就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智能。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易经》按照事物的属性,把宇宙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因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变化、发展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相互作用,既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运动。
相互对立:对立,即属性相反之意,长短、高低、美丑、善恶、大小、黑白、曲直、好坏、贵贱、疾徐、虚实、功过、刚柔等等皆是。
我个人认为阴阳理论中的相互对立是指两个方面,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与其属性相反、相互对立的事物同时存在,比如有白天,就有黑天,有太阳就有月亮等;另一个方面是说一个事物自身的内部也一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相互对立的属性同时存在,比如说人的天性里,肯定有善和恶同时存在;任何一件事物的产生和存在也肯定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比如经济发展,带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的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匮乏,人的精神空虚等副作用。
《易经》用阴阳来描述宇宙,也是一种模式,就象量子理论一样。但《易经》的阴阳理论有它无形的一部分,也有它可见的一部分。《易经》里讲的阴阳是散则为气,是不可见的,即我们所说的阴气阳气;聚则成形,是可见的或可以感受到的,比如男人女人、太阳月亮、冷和暖、美和丑等。此种有虚有实,也是阴阳。
阴阳互根,是指阴与阳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无所谓阴。此点老子《道德经》中论述最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交,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说天下人之所以知道什么是美,是因为有丑人存在;所以能知道什么是善,是因为有人不善;有和无相互对立得以产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因为彼此的存在而得以体现……。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是永恒的道理。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着的,阴胜则阳衰,阳多则阴少,物极则必反,而阴阳调和则是事物发展最完美最和谐的阶段,但因为阴阳的不断运动变化,这一状态也不能永恒。故《系辞》有云:“日往则月来,日来则月往,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来暑往,暑往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是说太阳来了月亮就走了,月亮来了,太阳就隐没了,太阳月亮交替出现,就产生了昼夜;热气流来了,冷气自然就减少;冷空气来了,热气自然就被削弱了,冷热交替消长,就产生了四季。因为有了昼夜和四季,有阳光和雨水,植物才能生长,动物才得以繁衍,人类才能出现,这就是“道”,是大自然创造万物之奥妙。
第二节  理阴阳之气,知进退之机
阴阳学说,乃道之根本。我们学这个理论,并不是简单的知道,了解,而是应该用心去悟其中的道理。老子由此悟出道之精深与奥秘,创造出不朽的经典《道德经》,我等都乃平凡之辈,但若仅知阴阳就是有男有女,有雌有雄实在是入宝山空手而归,令人惋惜。
高下乃对立之阴阳,高在上,低在下,人们都追求高的地位,鄙视低微,人们都喜欢高的感觉,喜欢被别人仰视,于是自己抬高自己,力图让别人也高看自己。但大家是否想过,没有低,就没有高,低就是高,高既是低这样一个道理。海纳百川,成为浩瀚永恒的大海,并不是因为它的位置高,相反这是因为它把自己放在一个最低的位置,才接纳了无数从高处奔流而来的江河,使自己壮大,永不干涸;做人也是一样,如果你敢于把自己放在一个低微的位置上,告诉别人你的无知,就能获得他人无数智能的给予,你的知识和才能才会一天天积累增长,由低至高。有的人为了抬高自己,总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是世界之最,就是天下第一,不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拒所有的帮助和教诲于门外,结果只能固步自封,日见其损,所谓高处不胜寒,落得个沉舟侧畔千帆过,一代新人换旧人,此乃高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