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矿井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370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矿井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技术.ppt

上传人:小落意心冢 2024/4/25 文件大小:3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矿井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技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矿井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技术 】是由【小落意心冢】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矿井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技术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矿井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技术由NordriDesign提供第七章煤矿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技术第一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一、,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2)及时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2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的概念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是指政府和企业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有时也称为应急处理计划。三、、(1)参加处理事故的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分工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名单、通知方法和顺序。(2)可能发生各种事故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以及预计事故的性质、原因和预兆。(3)在出现各种事故时,保证人员安全撤退所必须采取的措施。(4)处理各种事故时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为实现上述措施所需要的工程、设备、材料等的数量、使用地点和使用方法。(5)有关附录资料,如通风、配电、压气、供水、灌浆等系统图,以及标有积水、火区塌陷、钻孔、小井和消防材料库位置的平面图、消防材料清单等。,人员的分工要明确具体,通知召集人员的方法要迅速及时。其中,安全撤退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措施是预案中的两项主要内容,尤应详尽确切、细致周密。(1)安全撤退人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①通知和引导人员撤退。②控制风流。③为灾区创造自救的条件。5(2)编制各类灾害事故处理措施的原则:①处理火灾事故,应首先确定控制火势的方法和步骤,明确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以及防火墙(密闭)的位置、材料和修建顺序等。②处理爆炸事故,关键是如何迅速恢复灾区通风和防止爆炸引起火灾。如有可能引起火灾,则必须把防止***再次爆炸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此时对采区减弱风流控制火势的措施要特别慎重。③处理其他事故,如处理冒顶、透水、溃砂(浆)、***突出及运输、提升、机电等事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规定。6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的编制,应在煤矿安全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由主管生产的负责人组织通风、采掘、机电、安全检查和救护队等单位的有关人员,采取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形式进行。为使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尽量与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相吻合,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中总结出规律,并运用到编制预案的具体工作中去。7第二节重大灾害事故处理原则一、概述煤矿中常见的重大灾害事故有五类:①***、煤尘爆炸;②矿井明火火灾;②煤与***突出;④矿井突然涌水;⑤冲击地压和大面积冒顶。各个矿井,甚至在同一矿井的不同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生产环境和管理效能不尽相同,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总体而言,所有重大灾害事故都有其共同的特征:8(1)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往往是在瞬间发生的,人们在思想上是毫无准备,出现措手不及,使指挥者难以冷静、理智地考虑问题,难以确定行之有效的救灾措施。(2)灾难与破坏性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往往使多人受到伤亡,并使更大范围的人员受困;生产系统,生产设施,井巷工程遭到严重破坏。(3)继发性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复发生同类事故或引发其他事故。例如火灾发生可引发有爆炸性气体爆炸;冒顶发生可能引发透水事故或者继发扩大冒顶范围及空间。9(四)安全岗哨在处理事放过程中,应根据作战计划,在有害气体积聚的巷道与新鲜风流交叉的新鲜风流中设立交全岗哨。站岗队员的派遣和撤消由井下基地指挥决定。同一岗位至少由两名救护队员组成。站岗队员除有最低限度的个人防护装备外,还应配有各种气体检查仪器。(五)地面救护基地在处理重大事故时,为及时供应救灾装备和器材,必须设立地面救护基地。地面救护基地至少保持三昼夜的O2、Ca(OH)2和其他消耗物资。救护装备和器材的存贮数量,根据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参战救护队的数量确定。为保证地面救护基地正常有效地工作,由矿山救护队指挥员指定地面基地负责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