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1规划分析 1
规划分析 1
1
3
3
3
4
6
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2
12
14
15
15
16
18
3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9
4公众参与结论 20
5规划方案的修编调整建议 21
21
22
22
23
6评价总结论 23
7征求意见的具体内容、参与形式和联系方式 24
8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5
规划分析
温州港的性质: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支线港之一;是浙江省、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现代化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温台沿海地区和浙西南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腹地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将逐步成为赣东、闽北等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将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温州港的功能:①运输组织功能、②装卸储运功能、③工业开发功能、④现代物流功能、⑤通信信息功能、⑥综合服务功能、⑦保障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功能。
温州港发展规模:预测201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7500万吨,其中集装箱170万TEU,客运80万人次。2005-%,%。预测202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12000万吨,其中集装箱400万TEU,客运80万人次。2010-%,%。
岸线利用:温州大陆海岸线北起乐清湾顶与台州市交界的湖雾,南至与福建省交界的沙埕港,总长355km,海岛岸线长676km。,,%,全部为可成片开发岸线。,%。
港口布局:温州港今后重点向瓯江口外寻求更大的发展,形成瓯江口外的乐清湾、大小门岛、状元岙三个大型核心港区。瓯江港区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以城市化功能改造为主,龙湾、灵昆、七里作业区保留为城市物资服务的货运功能及部分临港工业开发功能,瓯江南部的瑞安、平阳、苍南港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
吞吐规模逐年稳步增长;
发展重心由瓯江口内向瓯江口外转移;
核心港区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围垦形成陆域;
核心港区基本新建,功能特点显著;
公路和水运是主要集疏运方式。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紧缺,港口岸线资源较丰富;
温州市各河网流经城市中下游河段受污染严重,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城市噪声污染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较高;
海域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各类敏感区分布广泛,但港口规划涉及范围内敏感区较少;
规划实施后一定程度上增大区域环境风险。
1)基础资源:港口规划实施需要占用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等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港口规划实施还需要水资源满足日常生产及生活需要;
2)敏感资源:港口泊位建设的吹填作业会占用该海域的生物资源、渔业养殖区等渔业资源,规划运营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还会对一些敏感的生物产生影响,还可能影响附近旅游资源的景观;
3)环境质量:规划码头的建设将可能引起海域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实施后废水排放、码头地表径流、水上溢油、化学品泄漏等将对海水水质产生影响;生境的变化会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集疏运通道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港口作业和船舶噪声可能对周围旅游度假区造成影响;油码头、散货码头和堆场等产生的废气或粉尘,会降低大气环境质量;
4)社会环境:港口规划实施对城市发展、产业结构、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对渔业养殖业、旅游业、居民搬迁和再就业等产生影响。
(1)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供需平衡:温州港三个核心港区及南部港区陆域土地主要由滩涂围垦形成,缓解了温州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经过与温州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核查,乐清湾港区围垦面积还不能满足港口规划需求,其他大部分港口建设用地需求可满足。
土地利用效率:与宁波港的北仑、镇海等港区现状相比,按2020年乐清湾、状元岙和大小门岛港区的吞吐量计算,其土地利用效率低大约3~4倍,除去计算可能造成的误差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