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0月27日)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战略目标
(三)战略目标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四)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五)落实各级政府职责
(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七)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八)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九)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
(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十一)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十二)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职业教育
(十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四)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十五)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第七章高等教育
(十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八)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十九)强化人才培养工作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第八章继续教育
(二十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第九章民族教育
(二十三)加大对民族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十四)推进双语教育教学改革
(二十五)加强民族文字教学资源建设
(二十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第十章特殊教育
(二十七)加快发展特殊教育
(二十八)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二十九)强化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二)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五)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六)加大信息公开和监督力度
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七)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八)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三十九)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四十)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三)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
(四十四)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十五)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四十七)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四十八)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十九)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十)加强师德建设
(五十一)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五十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五十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五十四)营造教育家成长有利环境
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五)依法加大教育投入
(五十六)完善投入机制
(五十七)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八)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五十九)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六十)构建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章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一)逐步形成并完善具有特色的全省地方性教育法规体系
(六十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六十三)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第二十一章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六十四)健全教育督导体制
(六十五)完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
(六十六)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
第二十二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七)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第二十三章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六十九)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
(七十)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实施
根据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知识传承、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源泉。教育成就未来,强省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对于加快吉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决定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我省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民办教育稳步推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取得新进展。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的实际需要。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发展不够均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教育发展能力较弱;高等学校负债运行影响活力发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