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临床脑电图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4,458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脑电图课件.ppt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18/2/7 文件大小:4.3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脑电图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床脑电图基础知识
一、定义
脑电图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测技术,通过电极(头皮电极或皮层电极)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脑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对颅内占位、脑炎的电生理诊断,尤其对癫痫的诊断和分类是最客观的手段。
二、电极
1、电极安放的排列是以头颅的大小及形状成比例,电极的名称与大脑的解剖分区相符。
2、有单极导联、双极导联,但单极导联很少应用,双极导联又有8导、16导及32导联,我科用的是16导联。
3、左侧以奇数为代表、右侧以偶数为代表
4、特殊的电极有蝶骨电极、鼻咽电极、脑深部电极及近年来开癫痫定向手术用于定位的皮层电极
三、清醒脑电图
1 、α波指清醒状态下出现在后头部(枕区),频率为8~13Hz,是脑电图中具有标志性的节律。波幅,成人20~100μv,儿童可达150μv。小儿3岁时开始在后头部形成α节律。
2、β波是频率大于13Hz(14~25Hz)的快波活动,波幅在2~20 μv ,颅骨缺损的病人β波幅增高,数量增多。
3、θ波频率4~7Hz的脑波,正常人少于10~15%
4、δ波,频率小于4Hz的节律,正常成人极少。
正常清醒脑电图
四、正常睡眠脑电图
思睡期(抑制期):发困,由清醒向睡眠过渡,α波波幅普遍降低,并逐渐消失,低波幅慢波增多,持续时间20分钟左右。
非快速眼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 I 期浅睡期:α节律逐渐消失,被低波幅的β波和θ波取代,标志性波形为短暂出现于顶区的高波幅负相“V”波,也称顶尖波,双侧对称,此期约1-7分钟。
NREM Ⅱ期(轻睡期):相对低波幅的θ波和δ波混合存在,同时出现12-14Hz的睡眠纺锤波和(或)K综合波,纺锤波为标志性波形,持续约30-40分钟
NREM Ⅲ期(中等度睡眠期):中等量(50%以下)高幅(大于75μv)δ波,纺锤波可以少量存在,K综合波增多。
NREM Ⅳ期(深睡期):大量(50%以上)高幅(大于75μv)δ波,纺锤波基本消失。
三期和四期共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再回到NREM Ⅱ期。入睡后约90-120分钟后进入REM期。
NREM期生理表现:肌肉松弛,没有眼球运动,内脏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呼吸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基础代谢低,脑部血流减少。
REM期( rapid eye movement 快速眼动睡眠期 REM):从NREM Ⅳ期的高波幅δ波为主的脑电图,过渡为以低波幅θ波和间歇性出现的低波幅α波为主的混合频率的脑电图,类似NREM 1期,但没有明显的顶尖波,α波较1期增多,不出现纺锤波和K综合波。
此期有眼球运动,面部及四肢肌肉有很多次发作性小抽动,内脏活动不稳定,呼吸不规则,心率经常变动,胃酸分泌增加,脑各个部位的血流量和耗氧量都比醒觉时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