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珠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
目录
一、基础与环境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发展环境 5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8
(四)发展路径 10
三、区域功能布局 12
四、核心技术领域 13
五、重点规划任务 17
(一)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 17
(二)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 21
(三)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25
(四)建设开放型协同创新体系 29
(五)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体系 32
(六)建设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 34
(七)建设珠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7
(八)改革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 40
六、保障措施 43
(一)组织统筹 44
(二)政策落实 44
(三)科技投入 44
(四)监督评价 45
(五)优化环境 45
附表 4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根据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总目标,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创新体系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创新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定珠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
一、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努力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法制环境,推动全市自主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升,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进入全国和全省先进行列。根据省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指数》,珠海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八、全省第三,省内仅次于深圳和广州。%%;每百万人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543件大幅跃升到2711件;,以上三个创新核心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
“十二五”期间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8项。
。“十二五”期间,我市引进和集聚各类高端创新资源,有力夯实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建设了一批台,格力电器获批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格力电器、丽珠医药等骨干企业建设了7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2%,排名全省第一。建设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珠海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平台达到3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达到35个。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不断完善,建有国家级和省级孵化器7家,新增孵化器面积66万平方米,全市孵化器总面积达8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总数545家,累计毕业270家,新建6个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吸引了154个创业团队进驻。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共建了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和示范基地14个。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依托横琴新区和高新区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进一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高层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市共有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30名,比2010年增长5倍;引进2名诺贝尔奖得主,入选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2个、省领军人才7名,集聚“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专家6名、领军型人才53名,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52名。在珠高校10所,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12万人,排名全省第二。科技金融加快融合,设立了规模10亿元的珠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了珠海市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粤科金控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引进了股权(创业)投资企业1207家,全市上市企业达到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49家,总数居于全省前列。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等现代产业,省市联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在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形成比较优势,涌现出格力电器、丽珠集团、云洲智能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全市高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