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国宝金匮”觅踪.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宝金匮”觅踪.doc

上传人:sdhdjhty 2018/3/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宝金匮”觅踪.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宝金匮”觅踪
2004年第8期《收藏》杂志刊发了梦泉叟《“国宝金匮直万”再现西安》的文章,并附有两枚“国宝金匮直万”的拓本,说是2003年底“西安西北部某地一农民盖房取土时挖出的”。这是自解放后首次披露关于“国宝金匮直万”钱出土的重大信息,十分引人关注。此事时隔近一年,《西安晚报》又报道了“国宝金匮直万”在西安出土的消息。随后,2005年第8期《收藏界》也在《“国宝金匮直万”身份渐明亦非孤品》一文中说:“2004年春节前后,西安出现数枚‘国宝金匮直万’,2005年春季又出现数枚,其出土地均在西安市西北郊,总数量无精确数字,约在10多枚至20多枚。据业界人士称,此次出现之泉,均为生坑品,多为残缺者”。当时,这批“国宝金匮直万”出土后,随即被全国各地的藏家所收藏,目前在西安钱币市场上已很难见其踪影。笔者出于职业的敏感,对此进行了跟踪调查。4年来,笔者曾亲自过目了这批“国宝金匮直万”完整品和残次品实物10余枚,并对个别实物进行了科学检测,现已掌握了这批“国宝金匮直万”的部分信息,今结合相关史料,谈一些认识。




“国宝金匮直万”最早面世应是百年前的事,之后此钱再无出土,传世品也极少见,向为泉界视为魁首奇珍。其近乎神化般的传奇经历,颇具神秘色彩;其是非争论,更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此钱可谓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为泉界称道。
翁树培《古泉汇考》中刘燕庭附注日:“道光戊申冬日,鲍子年孝廉自青门寄一拓本,文日‘国宝金匮’,篆书,甚遒劲,亦当是汉魏六朝之别品,云陕西近时出土者。逾年己酉余归京师,适苏兆年自秦中寄售陈太史寿卿,寿卿以赠余,因附记之于此”。
此钱仅存上部残件,拓本见于李佐贤《古泉汇》贞集无考品中,其附记日:“国宝金匮钱,面背肉好,周廓,近于西安出土,为刘燕庭所得,日国宝,似正用品,日金匮,或取珍藏之义欤。”
蔡季襄在1941年出版的《泉币》创刊号发表《国宝金匮“时代”与“用途”之探讨》一文中说:“古泉中有国宝金匮一品者,余虽未见其泉,闻为南林张叔驯君所藏,张君好金石精干鉴别,古泉尤所专长,此泉经其审定,其非赝品可知,此外陈君仁涛亦藏一品,据云系让自张君叔驯者,经陈君为之考证(见《东洋货币杂志》第二百十八号)断为莽铸,甚有卓见。”
高焕文《谈泉杂录》曰:“国宝金匮,圆泉,古泉汇载之。今余君挺生收有一品,下连方座,中有篆书‘直万’二字,制作精妙,青绿满身,背无轮廓,据云以千金购得之,真世间之尤物也。余君谓是新莽所铸,未知所本。”

据《中国钱币》1994年第2期罗宏才《新莽述:“约在民国八、九年前后,西安城西北隅杨家城(汉未央宫遗址)一带农民在耕地时发现
‘国宝金匮’钱一枚,乡人不知此钱珍贵,以贱值售与跑乡收货的西安回民坊古玩小贩”。后来这枚钱经文物鉴赏收藏家阎甘园过目确认,急命其长子阎履初购回此物,数年后售与沪上大藏家余挺生,因索价千金成交引起很大轰动。为此上海《晶报》于壬戌年二月二十九日(1922年3月27日)发表了余大雄《记新莽第一宝泉》文章,文中对这枚“国宝金匮直万”钱的出处与考论甚为翔实,且介绍所得之经过更为详细:“丹翁之友阎氏,得此泉与西安,今春持以至沪,丹翁为介于寒云,寒云迟未果取。丹翁恐落于市侩之手,亟取而自有之。家君素嗜古泉,见寒云之不取,而又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