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评分标准与评分细则.doc

格式:doc   大小:117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评分标准与评分细则.doc

上传人:endfrs 2018/3/14 文件大小:1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评分标准与评分细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1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得分整体情况】四至六大题共54分,(不完全统计,因为官方的结论还没有最后公布,文中所有数字具同,不再做一一解释),比往年有所提高,。这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因为试题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其中得分率最高的是第15题“排序题”,其次是第16题“图文转换”。阅读选做题部分:,是失分率最高的,继续其高考得分“瓶颈”的地位();()。这部分内容虽然以前考的比较少,但从学生答题的得分率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从两个题的得分对比上看,今年比往年在得分差距上又加大了。,,有所下降。
第Ⅱ卷
四、(24分)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答案】(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下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
【评分标准】3分。翻译要点:使动用法,倒装句式,省略句式.
【评分细则】要看每个分句翻译得是否正确。句法格式方面正确,但词义错误,仍然不算对。
对词义的理解不能太拘泥于参考答案,意义相近,在句子中也通顺,就可以不算错;但如果意思反了,就不能得分。“勿惧以罪”:“罪”翻译成“刑罚”、“惩罚”、“治罪”都对,翻译成“罪名”也可不扣分,但译成“犯罪”意思就反了,算错。“勿止以力”:“止”翻译成“止步”或“制止”、“禁止”、“遏止”都对;“力”翻译成“强力”、“力役”、“武力”、“暴力”等带有强力的意思都算对,有些人译成“权力”也不扣分,但意思反了就要扣分。
注意:不补出宾语“百姓”的意思要扣1分(即未看出“省略句式”的特点)。补出“百姓”、“人民”、“人”、代词“他”都可以。“以”翻译成“因为”但整个分句意思正确不扣分。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答案】(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
【评分标准】3分。翻译要点:出令、则、正。
【评分细则】按评分标准给出的“翻译要点”给分。1点1分。
“令”译成“命令”不可。“则”译为“那么”,译为“这样”也可。
“正”译成“走上正轨”、“秩序正常”、“走正道”等意思都对。再如译为“端正”、“正直”、“纯正”都算对。但如果意思错了(如译为“正视”,主要是“视”的意思),或未加翻译,该点不得分。
“改”如果不译(也就是没有译为“不随意更改”),因为不在翻译要点之内,不扣分。但有译为“违反”的,不可,要扣1分。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答案】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
【评分标准】4分。翻译要点:霸王、举、本、事
【评分细则】按评分标准给出的“翻译要点
”给分。
“霸王”译成“称霸诸侯”“成就霸业”“作霸王”等意思都对(如果不译或译成贬义如“霸道”等算错)。“从其本事”译成“依从(顺从、追求)它的根本的事情”也算对。(“本事”可作两种理解) “举”译成“干成”等也算对,但译成“发动”不可。
“举大事”译成“发动起义”者较多,不当。
,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
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评分标准】共4分。描写角度1分,具体分析1分,“抑扬”1分,“铺垫”1分
【评分细则】评分标准给出4点,每点1分。
①“描写角度”参考答案只说了“色”与“声”,如果考生从“动”与“静”、“地面”与“空中”等角度去分析,言之成理也算对。如果考生没有直接点出描写角度,但在具体分析中明显表现出对描写角度的理解,也可以算作回答了描写角度的问题。(譬如你说认识某个人,但名字忘记了,也算认识)
②题目只是要求分析这两句诗的“妙处”,并未规定必须从描写角度去分析,所以,如果考生从修辞格角度或用词的精妙(譬如炼字)去分析,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③“抑扬”与“铺垫”:只要需要对即可。如考生看出来与前一句“不知名”的意思有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