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产品对比报告怎么写.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品对比报告怎么写.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8/3/22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品对比报告怎么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品对比报告怎么写
:产品对比报告产品对比报告模板产品对比网新旧产品对比报告
篇一:产品比较表(参考格式)
采购进口产品与国产同类产品比较表
材料,一式两份。
篇二:如何写竞品分析报告
如何写竞品分析报告
竞品分析是对所研发产品的同类型产品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类比归纳的分析结果,用以了解现有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借鉴于研发产品中。特别是当具体到进行产品交互界面、视觉表现方面的分析的时候。应该有如下这样的步骤:
(1)设定分析目标——竞争对手/同类产品;
(2)将同类功能模块或交互、外观细节编组作表;
(3)根据比较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竞品分析的框架
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竞品、分析维度和分析准则。
1)竞品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较为优秀的产品进行分析,而不需要贪大求全选择所有的竞品。
2)分析维度:
通常我们进行竞品分析,可能会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等。
竞品分析是每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都需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同的职能区分,侧重点会不一样。如运营人员可能更加侧重产品的战略定位、盈利模式、推广方式,产品策划人员更侧重于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功能。交互设计师更侧重于产品界面、具体的交互形式。当然这些维度是有机联系的,断然不可以孤立对待。
3)分析准则:
拿交互设计的竞品分析来说,我们需要参照“可用性准则”来进行分析,可用性准则有很多不同版本, 当前较为常用的10项可用性准则为:1,一致性和标准性;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3,方便快捷的使用;4,预防出错;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6,识别而不是回忆;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8,用户自由控制权;9,美观,精简的设计;10,帮助和说明。
竞品分析的内容
包含两部分:竞品各个维度下的特性罗列以及分析评价。
1)特性罗列:
以产品功能维度而言,我们需要将竞品A具体哪些功能、竞品B具有哪些功能一一呈现。这一部分是竞品分析的基础,或者称之为分析评价的对象。
2)分析评价:
以交互设计的竞品分析为例,依照一定的可用性评价指标,对界面布局、交互方式、动画效果等进行分析评价。
通常孤立地从操作体验上很难评判哪种交互方式更好,因为还涉及到一些产品层面的考虑。故我们可以单另交代交互设计师所建议的处理方式,并说明理由。这一点对于竞品分析而言也至关重要。
竞品分析的阶段
竞品分析的4个阶段:
1)用户研究阶段。将竞品分析作为即将形成的用户需求文档(如人物角色)的参考。
2)概念模型或内容模型阶段。基于竞品分析构架模型,这个阶段的竞品分析倾向于功能分
析、逻辑框架。
3)设计阶段(即高保真原型图、设计效果图)。竞品分析针对非常具体的设计问题,将其当作设计的源泉,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
4)可用性测试。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功能、问题做深入的对比,以此作为可用性测试结果的佐证。
在产品研发之初进行详尽的竞品分析,并形成竞品分析文档。深入的竞品分析文档可以作为产品组各职能成员沟通的基础,让大家在产品认识上达成更广泛的共识,更加有利于产品研发。
深入的竞品分析文档可以作为项目组各职能成员沟通的基础,让大家在产品认识上达成更大的共识,更加有利于产品研发。
篇三:对比评测报告模板
傲腾通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对比评测报告:总体
[注:以下提供的模板用于部门技术文档的建立。其中用方括号括起来并以蓝色斜体(样
式=使用说明)显示的文本,他们用于向作者提供指导。在文档创建之后应该将其删除,同时将样式修改为普通样式(样式=正文)] [文档首次创建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定制工作。选择菜单文件属性摘要信息,将标题、主题、作者、经理、类别和关键词字段替换为此文档对应的项目名称-文档类别-模块名称、项目名称、作者名字、项目主管、文档类别和模块名称。关闭对话框以后,利用CTRL+A选择全部文档并按F9,这样文档中的自动字段就被更新了。对于页眉和页脚,这个操作必须单独进行。] [文档完成以后要注意更新整个目录区。]
历史记录
目录
历史记录......................................................................................................................................................... 2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