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贵州苗族牛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贵州苗族牛文化.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3/30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贵州苗族牛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苗族的牛文化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吴正光          2009年02月04日
 
在十二生肖纪年中,苗族同胞特别器重牛,认为“牛年”是最为吉祥的年头。苗家人长期与牛为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牛文化。由于历史上苗族没有通行的文字,其历史多以传说故事来“记载”。渔猎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盘瓠”;农耕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水牛。民间相传,水牛与老虎是兄弟,水牛是哥哥,老虎是弟弟,这是经过一番殊死斗争得出的结论。原先老虎并不佩服水牛,要水牛称它为大哥。水牛不干。于是,老虎提出,一斗高低,决出昆仲。双方议定,各自准备7天7夜,然后决一雌雄。老虎跑上山,天天用藤条缠绕身体,缠了7天7夜,自以为万无一失了。而水牛则下田洗澡,滚了一身泥,又上岸晒太阳,如此反反复复,结了厚厚的一层干泥巴。决斗时刻到了,水牛叫老虎先下手。老虎张牙舞爪,使劲朝水牛扑去。但任它怎么撕咬,就是咬不进去,只咬掉一点灰。轮到水牛,只见它头一摆,就用锋利的双角,将老虎身上的藤子拨开几道口,差点刺破老虎的肚皮。老虎浑身发抖,不得不甘拜下风,老老实实地拜水牛为大哥。从此以后,老虎见了水牛就下跪,或者干脆避开,躲得远远的。在许多民族心目中,老虎最厉害,可用于避邪。但在苗族村民看来,最能避邪的不是老虎,而是老虎的哥哥水牛。最典型的例子是,用于连结门板的连楹(俗称“打门棰”),着意做成牛角形;腰门的上门斗,也多做成牛角形。苗胞认为,有牛把门,安然无恙。这种文化心态,与汉族贴门神十分相似。不同的是,汉族贴了门神夜间照样关门,而苗族有了牛角形连楹和牛角形门斗,吊脚楼上的大门便是日夜敞开的了。
苗族服饰中的蜡染、刺绣品,蕴藏着丰富的牛文化。苗族服饰中的牛文化,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大胆变形的,有极度简化的。凡此种种,皆因不同地区、不同支系、不同部件而异。有的活龙活现地绘画或刺绣一头牛,而有的则只绘画或刺绣一个牛头,或一对牛角,或几个牛漩。苗族是个格外器重银饰的爱美民族。居住在雷公山麓的苗族姑娘酷爱“牛角形银冠”,将其视为勤劳、富有、美丽的标志。住在乌蒙山区的苗族同胞,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相对要差一点,几无银饰,多用长长的“牛角形木梳”作装饰,因此被人称为“长角苗”。苗族服饰爱仿生,苗族舞蹈也仿生。居住在武陵山区的苗族同胞,流行一种模仿水牛格斗的民间舞蹈,人称“斗牛舞”。舞者手持用篾条之类扎成的水牛头,手舞足蹈,作斗牛状,诙谐有趣。
苗族村寨无论建于何地,也不管住户多少,大都建有山寨门。寨门是村民迎来送往的公共场所。苗寨有个风俗,每当贵客进入山寨,村民盛装出动,以酒拦路迎接客人。寨门拦路酒,少则三五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