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
第一节
一、概述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它动物。
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使其死亡率升高。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二、历史与分布
1514年,意大利H. Fracastorius描述了牛群中相继发生的一种疾病,这是对牛口蹄疫病例的最早记载。
1898年,由德国细菌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P. Frosh)发现,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虽有些国家消灭了本病,但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
迄今只有新西兰是唯一历史上未发生FMD的国家。
美国 1929年,
加拿大 1952年,
墨西哥 1954年,
澳大利亚 1972年
日本1908年宣布消灭口蹄疫,但2000年再次暴发。
朝鲜、韩国长期保持无口蹄疫,但在2000年也暴发流行。
宣布消灭FMD 。
口蹄疫是世界流行性传染病
三、口蹄疫病毒的危害
传染性极强,感染率达100%,可形成大范围流行。
死亡率只有2~3%,犊牛及仔猪和恶性病例死亡率可达50~100%。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国际兽医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FMD列为A类一号烈性传染病。
动物死亡、病畜及可疑病畜被屠杀焚毁。
患病期间肉和奶的生产停止。
病后肉和奶产量长期减少。
种用价值丧失。
直接经济损失
对疫区周围的广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
禁止动物转移和畜产品调运上市,畜产品出口贸易被禁止。
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如饲料业、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对环境的污染。
成为生物武器的可能。
间接经济损失及政治影响
口蹄疫病毒的特点
:33种动物可被感染。
多数国家牛和水牛是主要感染动物,症状明显。
猪主要是直接接触或饲喂污染的饲料而感染,近来发现存在猪适应的FMDV毒株,感染猪通过呼吸道排出大量病毒,感染其他动物。
山羊、绵羊易感性差,症状较轻,常为传染源。
: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传播迅速,流行面广,生产性能下降,防治费用高。
发病率100%,成年畜死亡率一般1~2%,但幼畜高达50%,甚至100%。
:主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差,亚型内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
:常有新的亚型出现。
四、病原
口蹄疫病毒( FMDV)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Aphthovirus)口蹄疫病毒属。
单股RNA,呈球形,无囊膜,为最小的动物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