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西方哲学故事期末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方哲学故事期末论文.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4/15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方哲学故事期末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王伟
(文学院 11级中文A班 114030034)
【摘要】尼采说:“人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爱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品质,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心中充满爱,升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价值。
【关键词】仁爱;博爱;付出;感恩
我所理解的“心中充满爱时,刹那便是永恒。”
尼采是19世纪著名的得过哲学家,他的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尼采的哲学观最重要的一点是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关注人生,给生命一种解释,给生命的意义一种解释,探讨生命的意义问题。对他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韩非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在我看来,这里他们所说的爱,其实就是尼采在这句话中所说的爱,是指一种博爱精神,亦即“泛爱众”。大凡先哲、圣人、伟人心中都充满了一种”泛爱众“的精神,所以成就了一番伟业,载入了史册,永远被人们铭记。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即留给后人的是什么。爱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
怎样才能心中充满爱
1、培养仁爱和博爱精神
仁爱思想具有深刻的人性意识和丰富的社会观念。仁爱思想首先建立在突出和尊重人的地位的基础上。孟子认为人与禽兽(即人的自然状态)的区别之关键在于人的
“人伦”关系,也就是人的社会性,就是人化本质。仁爱思想的不竭生命力在于将人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它强调的是人性的正面,是道德创造的精神本源。仁爱的向外展开,就是“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尊敬、敬重、忠恕与诚信为仁爱之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美人之美,暗含了对别人的尊敬、诚信和宽容心,暗含了对人的独立价值的肯定。
博爱一词出自于唐朝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来说——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博爱不是滥爱,博爱不代表不专情。博爱需要宽广的心胸去容纳这个大千世界, 博爱要求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 既爱己也爱他人,既爱他人也爱自己。对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要懂得先给予,然后才有可能获得。博爱,既是无私的,又是广大的。
总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因为,爱是唯一的反物理定律的东西。人格的真正考验,即是爱的深度和品质,有了健全、正常的爱, 便有了健全的人格。
学会付出
国际武打巨星,慈善家,武术家李连杰说:“爱其实是两方面的不断付出,这样才能平衡,才能永恒。”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有爱心的世界才是美丽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充满爱心的世界会满是幸福、快乐,没有忧愁和不解的困难。而这需要无偿的给予。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快乐”就因为这给予是爱。爱心是无价的。我们要学会有爱心,学会付出,这样,才能把人间变成天堂,也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