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超然台记》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然台记》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4/1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然台记》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超然台记》有感
学号:2010511014 姓名:陈哲明
《超然台记》是苏轼散文中的名篇,该文写于苏轼任密州太守之时,当时因其所筑超然台而得名。苏轼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亲自题写“超然台”之名,并欣然作《超然台记》,表明自己对“超然”的理解。他认为所谓“超然”就是“游于外物”则“无往而不乐”。超然于物外,无往而不乐,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真正领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这一思想既是他在朝廷激烈竞争中急流勇退的经验总结,又是他以后战胜人生道路上遇到大大小小劫难的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苏轼才能笑对人生,超越于一切荣辱、祸福和得失之外,获得内心的安适和心灵的自由。
一般记体文章,多以记叙为主,或先叙或在继续中适当插入一些议论,比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像本文这样一开始就大加议论,然后才入题继续,先议后叙由理入事,由事及景,最后以理收笔,而且前后都能紧紧扣住一个“乐”字,共同阐述一个主旨,议论与记叙紧密结合,是不多见的。议论与叙述交相辉印,寓情于叙事之中,于情于景的展现都堪称绝世佳作。本文的语言,也极为平易秀丽,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收纵自如。
全文围绕“超然”二字,将苏轼宠辱不惊,以超然的心态面对祸福展现的淋漓尽致。
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仕途坎坷不平,但他从未被痛苦和悲伤所压倒,而是善于排解,随缘自适,随遇而安,做到不为世俗的祸福苦乐所拘牵,不为得失生死所烦忧,始终以达观、旷放的态度面对这一切。《超然台记》中苏轼针对现实世界人人皆求福而辞祸的现象阐述了独到的见解,他说:“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辩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求福辞祸,乃人之常理,但在苏轼看来,所谓福祸,并非取决于外部世界,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人被无穷的欲望所控制,他就不可能快乐,而这不但不能“求福辞祸”,却只能“求祸而辞福”,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换言之,苏轼认为,人一旦超脱于物质的诱惑之外,不再是患得患失,就不致心于物役,身为欲使,这样生活,就会
获得幸福,就会省却一切烦恼,体会到更多的生活乐趣,领略到时间更多美好的东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苏轼很好的解决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平静的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仕途的磨难。
苏轼的一生中,曾先后两次遭遇贬谪。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幸得宋神宗的宽宥,得以死里逃生,贬于黄州。初到黄州,苏轼以罪臣之身饱尝人世艰辛。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对一直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面对如此困境,苏轼在经过了短暂的心里调整之后,很快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并且以达观积极的心态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写了一首《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从诗中可以看出,虽有苦闷与无奈,但灾难带给他的阴影已渐行渐远,他已经可以坦然面对一切了。他不仅很快发现了黄州的可取之处,并且由衷的赞叹黄州的风物之美,并且效法陶渊明,躬耕于东坡,植树种田,俨然成了一个快乐的隐士。他又在《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