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算法与程序设计
授课教师:苍山一中彭军班级:高一九班
时间:2010年5月12日下午第一节
―――――――――――――――――――――――――――――
听课过程记录
1、情景设置,引入课程:
心理年龄的网络测试, 要求学生完成测试,获得结果,设问网页是如何获得测试结果的?要求学生用Frontpage打开页面,查找页面中处理数据的程序代码,尝试阅读这些代码。学生不了解网页中脚本代码!?引入VB程序代码。
 
2、打开VB编辑环境,打开事先准备的类似于实现第一步中心理测试功能所用的程序,大部分代码和程序界面已经设计好,要求学生阅读已有的程序代码。
  询问学生指定代码的作用,是否可以换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引出分支语句的两种形式。
 
3、让学生尝试完成余下的代码设计工作,并试着运行程序,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4、让完成的学生描述具体的代码应该如何写,在此基础上改变测试题目的数量,询问学生应如何实现代码?
 
5、复习循环结构的用法,完成最后的程序代码,与网页的实现方式对比,请同学总结其中的异同之处。
 
6、提出本课重要的观点,编程不等于VB!请同学回答为什么?用Flash中的脚本编程进一步论证观点。
 
7、请同学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8、复习三种程序结构,请同学回答并对比到实际的程序代码中。
 
 
听后感想 
  1、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情景的作用和学生先前知识经验的作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比较好。
  2、该教师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力相对比较欠缺,有些环节的处置有些漫不经心,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显得不是那么特别的真切。
  3、新的高中课改理念究竟有没有渗透到课堂中,我不能妄下结论,但个人感觉这样的一堂课与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育没有本质的差异。
 
4、一节课下来,没有感觉到教师是如何把算法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编程的细节问题没有注重,这难道是新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