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丙烷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标
识
中文名称:丙烷
英文名:propane
分子式:C3H8
相对分子质量:
UN编号:1978
危规号:21011
危险性类别:
CAS号:74-98-6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气压(kPa):(-℃)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最小点火能(mJ):
临界压力(MPa):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闪点(℃):-104
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450
爆炸下限%(V/V):
稳定性:稳定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燃烧性:易燃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毒
性
接触限值:前苏联MAC(mg/m3):300;TLVTN:ACGIH 窒息性气体
健康危害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急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救
防
护
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