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肺系喘病.pptx

格式:pptx   大小:585KB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肺系喘病.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5/23 文件大小:5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肺系喘病.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说】
一、概念: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喘剧不解,每可由喘至脱。
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有轻重之别,可见于某些急慢性疾病病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论治的中心。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予以论述。
二、沿革
(一)、内经对喘证症状、病因、病位论述甚详
《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 《素问·大奇论篇》:“肺之壅,喘而两胁满。”喘息、鼻张、肩息均是指喘证发作时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喘息为轻,鼻张、肩息则重,并提示了病变主脏在肺。
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和内伤、邪实与正虚的不同。如《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灵枢·本神篇》:“肺气虚……,实则喘喝,胸膺仰息”,均指外感致喘,属于邪实之证。《素问·玉机真脏论》说:“秋脉……不及则令人喘。”《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此指内伤致喘,属于正虚。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提示喘证虽然以肺为主,但可涉及肾、心、肝、脾等脏。(《三因方·喘》概括地说:“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为主。”)
(二)《金匮要略》有“上气”专篇并列证治。
《金匮》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专篇。“上气”即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其中包括“喉中水鸡声”的哮证和“咳而上气”的肺胀。 主要分虚实两大证候,并列方进行治疗。根据病证不同列有辛温祛寒化饮的射干麻黄汤,祛邪蠲饮、寒温并用的越婢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豁痰祛浊的皂荚丸等方药。
(三)金元以后充实了内伤致喘的论点,辨证则以虚实为纲
认识到七情、饱食、久病、劳累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如《丹溪心法·喘病》说:“六***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扬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症因脉治·喘》:“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尅削,元气大伤。”“或饱后举重,或饥时用力,或号呼叫喊,伤损脏腑而喘作矣。”
《景岳全书·喘促》篇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喘证的辨证纲领。 《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的治疗原则。 《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病因病机】
喘证的成因虽然很多,但概要而言,不外外感与内伤两方面,外感为六***侵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所致。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所致。
请注意听讲啦!
一、病因
(一)外邪侵袭
,邪袭于肺,肺卫为邪所伤,外则郁闭皮毛,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不得宣畅,气机升降失常,上逆为喘。
《症因脉治·喘证论》:“外冒风寒,皮毛受邪,郁于肌表,则身热而喘。……壅于肺家,则咳嗽而喘。”
若表寒未解,内已化热,或肺中素有蕴热,寒邪外束,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肺失宣降,气逆而喘。 风寒外袭→外闭皮毛,内壅肺气→肺气不得宣降→上逆而喘 表寒未解,内已化热→热为寒郁→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肺气壅实,肺失宣肃;或邪热内盛,蒸液为痰,痰热蕴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喘促。
《景岳全书·喘促》篇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胃也,非风寒则火邪耳。” 风热犯肺→肺气壅实→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热邪炼液为痰→痰热蕴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二)饮食不当
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阻肺气,升降不利,气逆而喘。湿痰郁久化热,或肺火素盛,痰受热蒸,痰火交阻,肺失清肃,则肺气上逆为喘。若复受外感诱发,则可见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的错杂情况。
《仁斋直指方·咳嗽方论》:“惟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息。”即指痰浊壅盛的喘证而言。 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壅肺气,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痰郁化热→痰热蕴肺→肺失宣降→上逆而喘 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
(三)情志不调
1、情怀不遂,悲忧伤肺→肺气痹阻,气机不利。
2、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上逆于肺,升多降少,肺失肃降→气逆作喘。
3、惊恐伤及心肾,气机逆乱,喘出于肺。《素问·经脉别论》篇:“有所惊恐,喘出于肺。”
《医学入门·喘》:“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