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孟良崮战役.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良崮战役.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5/6/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良崮战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细说红色战役孟良崮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借美国之力配备了全套的美式装备,作为精英部队的74师及师长张灵甫开往临沂,蒋介石听说后陈兵45万,而我军只有27万人,蒋介石那边是清一色的美食军备,飞机大炮样样都有,将士也多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训练有素,而我军小米加步枪,兵士多为俘虏。蒋介石对学生们说,山东问题解决了,就等于全国解决了十分之六。那么,既然敌我实力如此分明,为何依旧是我们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呢?
思想方面
虽然国民党军队的确犯了一些很低级的失误,但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有战胜敌人的信心。毛主席当年提出来的一个著名理论,叫做“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一切帝国主义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什么可怕的。其实这一点对于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学霸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想做并且努力去做了,你也可以的。
战略战术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大多采用游击战,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更多的是使用运动战。国民党军队主要针对城市,兵力相对分散。于是开国大将陈赓就发明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的战术,集中兵力一口一口啃食敌方的优势军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慢慢地蒋介石发现了共产党的这个作战规律,于是他集结了45万兵力,将近60个师在鲁南地区。为了避免在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
“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张灵甫有些傲娇,深受蒋介石溺爱的他奉命进攻鲁中山区,。陈毅、粟裕果断决定以超过敌人四到五倍的兵力15万人围堵74师,争取歼灭。但是共产党全歼74师的想法被张灵甫看出来了,本可以投靠左翼或右翼的25师和83师,可是他立功心切,想到反包围的计策,将华东野战军引向孟良崮高地,然后等待25师和83师的增援从而形成大包围圈。可张灵甫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国民党的军心不齐和共产党军队夜间行军的神速,当张灵甫身在孟良崮山顶指挥部的时候,蒋介石委员长的命令下达下去,可鞭长莫及,国民党内部党派林立,互相争斗,保存实力,于是25师师长只象征性地派遣了一个团以发电报的假象忽悠住张灵甫的部队,其实揠兵不动。而83师虽然立即行动,但共产党的第十六纵队以一边行军一边吃饭一边睡觉的神奇能力比83师早到很短的时间,但就是这个时间足以占领去往孟良崮的黄崖山山头,成功阻挡住74师的援军,为歼灭74师提供了条件。
指挥得力
粟裕的大将风度也在这次的三天指挥中得到了展现,两方在这次的战役中投入的兵力差别并不是很大,双方的将领也都堪称精英中的精英,而重大战役的决断并非轻易拿定。粟裕说这几天的战役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快压碎了,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有多大。共产党的行军想法张灵甫能推测个一二三四,国民党的想法粟裕、陈毅也能揣摩个差不多,正是在将领的智慧方面不相上下,才使得最终的胜利更加珍贵。
陈、粟等华野领导人认真研究了中央军委的指示,总结了前一段作战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明确的作战指导思想,决定华野主力撤到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让敌放胆前进根据敌人的行动企图和进攻态势,粟裕决定放弃歼灭右翼之敌的计划,改打中路强敌第74师。按照常规战法,应当先打较为弱小、侧翼或孤立之敌,而这次却舍弱打强,直取中军,这在人民军队以往战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之所以采取这种异乎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