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福鼎白茶历史.doc

格式:doc   大小:2,18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鼎白茶历史.doc

上传人:n22x33 2018/6/24 文件大小:2.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鼎白茶历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鼎白茶的历史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原产于福建福鼎、政和、松溪等地。
白毫银针白牡丹
研究表明:
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白茶,我国利用茶叶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作药用,由于茶树萌发新芽有季节性,为了随时都能喝到茶叶,便将采集的幼嫩茶叶晒干收藏起来,这便是最早的白茶,也是茶叶加工的开端。
《茶经》的记载
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到:“《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创始人、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陈椽先生在《茶业通史》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宋朝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时,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种之首:“茶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培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端,取其以为茶端,取其第二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这说明当时的制茶原料至少是一芽一叶,干燥用日晒,其鲜叶标准与制茶工艺可认为是“现代白茶”制法的雏形。

现代白茶起源于清代的福鼎。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
《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学家张天福教授所著的《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一书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证实:在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人用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