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信证券上市的效应与启示
报告要点:
●中信证券上市,适逢中国股市处于熊市,这为其实施低成本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为其实施三大战略(“大网络”战略、“大项目”战略和“大平台”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全行业亏损的2004年外,中信证券的规模(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和盈利能力(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是稳步提升的,尤其是2006年后得益于增发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资产规模的扩大使中信证券在证监会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体系监管中占尽发展先机。现在中信证券已发展成为了中国证券业公认的龙头老大。
●不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再融资来实现发展战略,是中信证券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我们宜借鉴中信经验,把上市作为公司实施长远发展战略中的一步,着眼于长远,把首发募集资金和将来再融资所募集的资金投向提升短板、强化优势和拓展创新业务的项目,通过资本市场平台实现扩张。
研究员:卢宗辉
电话:0755-82130833
转2317
e-mail:09080@
报告编号:2011063
完成时间:2011-11-10
独立声明:本报告所采用的信息及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可得到的资料。
目录
2
2
2
3
4
6
8
9
据WIND统计,到目前为止,深沪两市共有17家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占全部证券公司总数(110家)%,%,可见,上市券商在上市公司中占比很小。但从主要财务指标来看,去年年报显示,上市券商整体在资产规模与收益上都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净资产和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也都是A股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其中中信、广发是净资本排名前列的上市券商中的佼佼者,%%,。因此,券商上市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结构。在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环境下,券商上市将锐不可挡。显然,以中信证券作为首发上市的典型予以分析,对拟IPO上市的券商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信证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早在2001年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2000年度信誉主承销商评比活动中列第五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对96家证券公司会员年检评比活动中列优秀会员第一名。但相对于银河、海通、华夏,中信证券由于成立时间相对较晚,营业部数量相对较少,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经纪业务的营业收入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且影响了公司国内业务网络的完善。截至2001年底,中信证券净资产排名第5位,已经开业的营业部有38家,排名第12位;二级市场代理交易额在沪市排名第六位,在深市排名第十七位。中信证券无论在营业部数量方面还是代理交易额方面,均与自身规模和实力不相匹配,与银河、国泰君安、华夏、海通等证券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此背景下,为实现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经营,实现规模扩张,调整收入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争取使公司成为我国一流的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公司到位资金扣除发行后支付的相关发行费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75, 万元
,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中信证券IPO所募集资金的计划投向、实际投向及次年产生的收益如下表所示:
图表 1 中信证券IPO承诺和实际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截止 2004 年12 月31 日,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2004年年报
2003年,中信IPO募集资金已按计划投入项目金额总计为125,782 万元,%。未使用的部分按照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授权公司经营层进行募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决议》进行流动性管理。2004年,中信IPO募集资金按计划投入项目金额总计为151,818万元,%,未使用的部分按照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授权公司经营层进行募集资金流动性管理的决议》,进行流动性管理,先后用于投资2004 年第七期国开债券、2004 年第74 期央行票据,%。其它项目回报率如下:
图表 2 中信证券IPO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回报率
招股说明书承诺投资项目变更后项目
累计投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