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陆战之王”的守护神.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陆战之王”的守护神.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8/8/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陆战之王”的守护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陆战之王”的守护神
俄罗斯BMPT坦克支援车有一个诨号――“死亡联合收割机”,战斗指数很高,据称战斗力相当于一个排。主战坦克号称“陆战之王”,BMPT坦克支援车伴随坦克作战,发现敌军后能实施压制性打击,抵御反坦克武器,可以更好地发挥坦克作战效能。所以说,它既能给坦克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自身又有很强的防护能力,堪称“陆战之王”的守护神。
设计背景
BMPT坦克支援车的诞生可溯源到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当时俄罗斯军队组织了一系列进攻车臣城市的战斗,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和装备,却没得到理想的战果。尤其是在格罗兹尼战役中,俄军对付敌方步兵的应急手段只是采用自行高射机枪扫射。然而这种缺乏像主战坦克那样的装甲防护和可火力支援的武器平台,很容易就被敌方摧毁。
冷战时期的苏式作战车辆大都针对大规模地面战而设计的,更强调进攻的火力和正面防护。俄军卷入车臣冲突后面临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不对称作战,作战车辆在头顶有楼宇建筑、脚下有管道井网的巷战中,需要应对来自所有方向、地下和楼上的立体打击,不仅有各种手持式反坦克武器,还有形形色色的爆炸物,老式的T系列坦克和BMP系列步兵战车就显得不堪一击。加上俄军缺乏空地联合作战的能力,装甲部队在城区遭到惨败也在所难免。目前叙利亚内战中的坦克兵使用几乎是俄军在车臣的翻版。
经战后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战败的原因主要由于坦克装甲车辆在巷战中既没有得到持续的火力掩护、空中支援,也没有可扫射高楼火力点的战斗支援保障。因此,战后俄军决定研发一种针对城市战的,基于坦克底盘的新式反步兵载具。它既要能提供与主战坦克接近,甚至更高的装甲防护能力,还要有强大的自身火力。
最终,一款基于T-72主战坦克底盘的坦克支援车由乌拉尔运输机械设计局推出,在2007年通过俄罗斯国防部综合测试,并于2008年开始交付俄军。
根据俄军的战术构想,城市战中使用的BMPT与主战坦克的比例是2:1,也就是2辆BMPT掩护或支援1辆主战坦克。在野外地区作战,这个比例则为1:2。这个比例是根据城市作战的复杂性而定的,要求在第一时间攻击多个不同高度(像地面与房屋楼顶)的目标。城市战中,BMPT像是主战坦克伴侣,能减小坦克的战斗压力,使其能腾出力量应对其它坦克或坚固目标。
良好的战场生存能力
俄军研制BMPT之初,曾利用T-55坦克底盘改造过一款类似的BTR-T装甲输送车,但受原型车底盘的动力和防护限制,性能并不令俄军满意,所以其后基于T-72底盘重新设计了BMPT。
BMPT坦克支援车的车体、发动机、传输装置、履带等与T-72坦克完全相同,主要区别是BMPT充分考虑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几场局部战争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防护性能。
BMPT采用全方位防护,其车体前方的防护与主战坦克水平相当,且炮塔上不存在易受攻击的薄弱部位。车体两侧的防护主要依靠车体和炮塔安装的装甲板、固定在履带裙板上的装备和外挂的爆炸反应装甲,车体后部安装了可拆卸的格栅状挡板。其反应装甲是作为主装甲的一个模块设计,与以往车辆的事后临时加装不同。
此外,902A型“乌云”烟幕弹发射系统能有效对抗激光制导武器。应该说,BMPT坦克支援车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各种小型反装甲目标的威胁,并能一一化解,装甲性能与T-90坦克相仿。
为适应坦克快速机动作战,BMPT的动力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