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析1949―1972年美国城市更新运动.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1949―1972年美国城市更新运动.doc

上传人:ktdmzug142 2015/8/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1949―1972年美国城市更新运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1949―1972年美国城市更新运动
作者简介:邢东洲(-),女,河北衡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历史学。
摘要:城市更新是中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城市更新需要更综合的视角进行研究。本文以城市更新运动的创始国美国为例,分析其产生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为当前中国城市更新进行一些借鉴性的思考。
关键词:美国;城市更新;清理贫民窟;住宅法;城市政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现代城市更新运动虽发起于四、五十年代,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社会工程学科――城市更新学,但究其根源却课以追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产业革命,加之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更新学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即以美国为例,试图从城市更新的历程中得到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 美国城市更新的内涵
“城市更新”是一种面向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更新,包括了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改革乃至都市形象重塑的多重功能与目的。从总体看来,城市更新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实施总体规划的用地性质结构调查;二是传统的居住区因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而亟待更新,大量居住街坊、地段将全面拆除和异地重建。而本文所涉及的城市更新仅局限于后者。通过城市更新达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目的。[1]
城市更新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美国的城市更新就是二战后在联邦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运动。这一运动从1949年《住房法》颁布开始到1972年“岁入分享”法案终止,[2]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为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美国的城市更新运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城市的空间,调整了产业布局,改了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更是对维护美国社会的稳定和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美国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贫民窟清理
1949年杜鲁门通过了《住房法》,标志着美国战后城市更新运动的开始。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与美国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使城市郊区日益发展的同时,使内城走向了衰败。
内城衰败和贫民窟的形成与移民浪潮、建筑业的停滞、复员军人的回城安置息息相关。二战中和战后由于南方农村的佃农经营因新技术使用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佃农失业,被迫远走他乡,而城市已成为战时国防经济发展的中心,为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黑人普遍向中心城市移民。由于移民缺乏相应的技术与资金,流入城市后成为庞大的低收入群体,他们集中于内城的贫民窟,使贫民窟的治安恶化、犯罪率逐渐上升,城市居住环境更加恶化。二战影响下的经济萧条使美国的建筑业几乎崩溃,危机影响下的大量城市居民因失业而丧失住房和生活来源,致使他们用贷款购买的住房因无力偿还贷款而被没收。为了减少租住房间,部分城市居民逃往贫民窟,加剧了贫民窟的恶化。二战结束后复员军人的回城安置住房短缺问题加剧。二战复员在1943年开始到1947年基本结束,仅1945年部队有900万人复员[3]。伴随退伍军人复员回国,美国结婚人口增加,人口出生率自战时每年300万增加至1947年的390万,房荒问题更为严重。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