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城市更新运动.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更新运动.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6/27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更新运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4)新城市主义
《无地的地理学》,严厉地指出二战以来美国松散而不受节制的城市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沿高速公路无序蔓延的恶果,并由此引发勒巨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他因而提倡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必须从以往的城市规划中寻找合理因素,改造目前因工业化、现代化所造成的人与人隔膜、城市庞大无度的情况,即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思想。
城市郊区化: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孟祥林
二、世界城市发展的城郊化趋势
城市化的过程表现为集中和扩散两个方向,聚集过程导致集中型城市化,扩散过程导致扩散型城
市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总有一种城市化形态占主导地位,从而使城市化过程分为阶段性,集中型城
市化一般是城市化前期的主要地理特征,扩散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的主要地理特征。在初期发展阶段只有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密度的提高,城区的不断扩大;中期阶段一
般是集中型城市化与扩散型城市化相结合发展,这时城市范围在不断
扩大,原有城区人口虽然也有一定增加,但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后期阶段市中心区出现城市人口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城市的空间地域范围扩大(见图1)。城市的空间地域范围扩大表现为城市化进程的城郊化。图中有5条曲线分别表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5种状态:原有城市时期城市范围较小密度曲线较陡直,城市中心区密度较高,初期发展时期城市范围开始延展密度曲线仍然较陡直,城市中心区密度仍然在继续升高,中前期的城市规模继续延展密度曲线仍陡直城市中心区的密度继续升高、中后期的城市规模继续发展密度曲线较平缓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上升的速度开始下降,但人口密度仍在上升,后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密度已经很大,曲线非常平缓,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开始下降。

城市更新运动
城市的整个历史是一部逐渐更新史,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城市更新理论在近代西方国家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认知过程。工业革命后到后工业化前夕,从以“形体决定论”为主导思想的大规模的、激进式的物质性更新,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以及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都是这一时期对城市更新的探索;从后工业化时期人们对城市更新的认识逐渐从以前的非理性阶段转向了理性阶段。以简
·雅柯布和刘易斯·芒福德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开始反思非理性城市更新,倡导城市更新的理性、人性化和有机性。此外,从关于城市更新的国际会议的主流行为和英美两国城市更新的法规政策演变上也能够发现西方城市更新理论的发展趋向,从大规模兴建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市政设施的方式来解决城市的卫生和拥挤问题,到反对城市更新中的大拆大建,保持城市的多样性,再到注重城市生态,以人为中心,承接城市的发展文脉。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城市更新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方式的转变,行政体制的改革,房地产开发的较高利益,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高期望值,以及城市间竞争的加剧,这些都成功而有力地推动着城市更新的开展。
一、城市更新的含义及模式
城市是一个建立在自然和历史发展基础之上、持续更新的有机整体,有其形成、发展和衰落的生命周期。城市发展的历史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规划永恒的主题。所谓城市更新,又叫城市再开发,就是“对城市中已经或开始衰落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