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张家坡村庄保护规划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13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家坡村庄保护规划说明.doc

上传人:feng1964101 2018/9/1 文件大小:1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家坡村庄保护规划说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概述

第一条基本状况
(一)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
张家坡村位于古丈县红石林镇东北部,地处坐龙峡景区出口,正处于坐龙峡、红石林旅游路线的中间位置。全村有耕地608亩,通村公路长9公里,有4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共有134户535人。其中大、小寨共有64户,263人,房屋64栋,有转角楼和吊脚楼22栋,有19家开设农家乐,有6户省旅游局挂牌的家庭旅馆。2009年该村被州旅游局评为“三星级旅游村”,2010年初获省民委颁发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荣誉称号。
张家坡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最冷日均气温10摄氏度以下,雨量集中,雨季明显,夏无酷暑,冬少寒冬,坐落于坐龙峡景区出口,境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二)村庄概况
此次规划范围为大、小寨两个自然寨,其余村寨暂不列入此次建设范围,共有农户64户,总人口约263人。
第二条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一)村域概括
红石林镇张家坡村距红石林社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距离古丈县城区约24公里。张家坡是一个土家族聚居的自然山寨,土家族特有的建筑风格使全村屋连屋,户连户,恰似《桃花源记》中“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的风景,让人留连忘返,也有反映湘西建筑独特美观的“吊脚楼”。民风纯真质朴,全寨人民勤奋团结,和睦相处,胜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
此次规划的张家坡村(大、小寨)位于坐龙峡出口处,依山而建,溪流绕村而过,交通比较便利。内部道路全为步行道,路面质量差,且无系统性;现状范围内居住总体布局较为集中;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房;缺少公共设施。
(二)基础设施现状
给水:自来水基本普及。
排水:排水系统较差,所有生活污水、雨水没有系统排出。
供电:电源为接用红石林镇社区电源,规划范围内低压配电线路均为架空线。
(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村民主要从事烤烟生产、开设农家乐,产业结构单一,该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水平低下。
第二章特色民居价值及现状分析
第一条张家坡村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是一个土家族聚居地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保持完整的近缘聚居地
张家坡村一直没有间断地保持着近缘聚居地,他们排斥了各种外界干扰和战乱灾祸,世世代代在这块并不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而他们建造的村落和房屋,将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完整地记录下来。
(二)深厚的乡土文化积淀
经过近百年稳定而不间断的发展,张家坡村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并反映在乡土建筑、乡土生活、宗族道德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
(三)宜人的环境,别致的风貌
从张家坡村的祖先选择在这里成为他们繁衍生息的场所的那一天起,世世代代都遵循着将村庄建设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原则。远远望去,在重重叠叠的山峦映衬下,小山村宁静而安详地坐落于山脚下,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似乎向人们细诉着她的久远历史;村内道路多而曲折,村外溪水潺潺,它们相互沟通,成为村民生活的命脉。
(四)优美的建筑,精细的雕刻
张家坡村的建筑装修和装饰精细、考究,具有湘西地区土家族的风格,从构架、梁、柱、斗拱等大木装修,到窗、樘板、地板与楼面等小木装修,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五)独具特色的土家村落和生活****俗
张家坡村依山就势而建,建筑物高低错落,布局自然紧凑,有非常漂亮的吊脚楼,青瓦木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