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吉隆实验学校张秀芳
【内容摘要】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不断更新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首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对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好处。其次,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心理认知暗示,培养学生健康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树立他们信心,鼓励他们学好的信念。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使他们逐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良好的气氛自信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要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笔者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应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中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现在中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仍属于少年期,但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中学生已普遍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学校把提高教学成绩作为学校工作的全部内涵。对学生的成长过分强调生理规律,而对心理发展重视不够,因而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够统一和谐。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分析处理问题。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相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急需有良好的心理支撑。所以,这一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有专家说,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二是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三是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四是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五是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六是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七是自我强迫现象,明知没必要做还要做。八是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九是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十是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从以上十个方面可知,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现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越来越好,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要使中华民族强大起来,就必须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人甚至把拥有心理健康素质看成是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我们今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