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艳丽桃花入诗文
桃花的颜色有淡红、粉红或白色之分,早春怒放时“烂熳芳菲,其色甚媚”,观赏价值极高,颇受人们青睐。桃花娇美艳丽,常被文人引入诗文之中。
因桃花当春开放,人们爱用它指代春季一些物候现象。农历二月又叫桃月,因桃花常于农历二月开;春雨又叫桃雨、桃花雨。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不仅点明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雪又叫桃花雪,即桃花开时下的雪。春汛又叫桃花汛、桃汛、桃水、桃花浪,桃花春水、桃花流,即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颜师古《汉书》音义云:“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涨伴,众流盛长,故谓之桃花水。”
桃花作为春季一种耀眼木本植物,人们还善用它形容春景。桃花太阳,指艳阳春光;桃夭李艳、桃李争艳、桃红柳绿,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元代贯云石《小梁州。春》曲:“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桃蹊柳陌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刘禹锡《踏歌词》之二:“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诗经。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名句,由描写桃花引申为赞美靓女。如桃夭柳媚、桃夭新妇、桃花面、桃脸、桃妖、桃腮、桃腮粉脸。桃花因为花期早,易凋零,常被用来形容女子命运的悲惨或爱情的不幸。如桃花命、桃花年命、桃花薄命。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花红情炽,花零意衰。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陆游《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桃花残落暗示陆游唐婉爱情之花的凋谢,进一步烘托词人悲苦无奈的心境。
因桃花诗而命运多舛的要数唐代刘禹锡。公元 815 年,刘禹锡贬官十年后回京到玄都观看桃花。赋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都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结果因“语涉讥刺”,被第二次贬出京城。但十四年后再回京师,又写桃花诗《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讽刺权贵更辛辣,挑战权贵更顽强。
唐宋以来对桃花的吟咏有不少佳句,例如:张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李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杜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文人笔下的桃花充满画意诗情,不仅再现自然美,更赞人文美。陶渊明《桃花源记》对“桃花林”的着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王维据此写《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着红树不知远,行尽春溪不见人。”桃花林春色盎然,引发下文理想的社会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