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肛门瘙痒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肛门良性病手术后肛门瘙痒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肛门良性病术后诊断肛门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良性病术后肛门瘙痒症状疗效显著,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肛门瘙痒;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
肛门瘙痒症是指肛门周围、会阴处、外阴处等发生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通常按照发病因素可分为原发性瘙痒症和继发性瘙痒症,原发性通常是由于不明因素引起的病症,临床治疗比较难,容易复发,继发性具有明显的致病因素,临床比较容易治疗[1]。肛门瘙痒多与肛肠疾病有关,由于肛门周围局部炎症充血,导致周围皮肤循环增加,温度上升,加上散热不良,引起肛门周围不适,并伴有疼痛和瘙痒,临床上多见于肛肠科肛门良性疾病手术后并发症。临床治疗西药治疗方法以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为主,容易复发,中西结合疗法相比单纯西药疗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术后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笔者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肛门良性病术后出现的肛门瘙痒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术后出现肛门瘙痒症状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岁。本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肛门周围有刺痛或灼痛感,瘙痒症状时轻时重,偶有蚁行感,病症发作时坐立不安,患处红肿糜烂出血、且色素沉着,瘙痒可蔓延至会阴、外阴、阴囊处,经临床诊断为肛门瘙痒症[2]。本组患者均为肛肠手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中行痔切扎术患者10例、肛瘘切开(除)术者15例、直肠脱垂肠管切除术12例。肛裂切开(除)术者8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者15例。本组排除药物刺激、变态反应、寄生虫、湿疹、神经障碍等因素引发的肛门瘙痒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病情分布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表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即两组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西药及中医辨证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基础治疗是预防术后肛门瘙痒、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术治疗后,每日清洗手术切口、定时更换消炎药物,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保持肛门周围组织干燥,出现局部瘙痒时禁止用手抓挠,防止肛门周围组织溃烂,患者便后应当清洗肛门,并实施干燥处理,保持肛门处清洁干爽,不宜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坐浴,防止手术切口感染[3]。此外术后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营养助于消化,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