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德育第一册*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一、拒绝不良诱惑二、杜绝不良行为三、增强自制能力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三、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案例,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为什么?(2)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有没有什么收获?为什么?(3)看了志愿者的故事后,你觉得以后你会参加志愿活动吗?教学活动*补充资料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一、◆道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们的公共活动、职业活动和家庭活动的一切领域。◆对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补充资料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善重德的民族,数千年来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比如,厚德载物、克己省身的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等等。其中,对于培养个人良好品德的重要性的认识非常精辟。在中华典籍《礼记·大学》中就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定。从此,以自我道德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这也说明了培养良好的道德对于个人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作用。佛山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2012年9月5日,肇事司机胡军被判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第一辆车碾过第二辆车碾过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