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9/27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有感
唐琴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创立的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在字里行间当中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从中学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至理名言,我更体会感受到了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他所具有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情怀。
生平简介: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60页小故事)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祖籍浙江绍兴。6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br/>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优厚的教授生活,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的前身)和吉林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到农村去开展乡村教育运动。他想通过培养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以实现他的"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烧心香"。同年他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
·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