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大乘无量寿经doc.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乘无量寿经doc.doc

上传人:luciferios04 2018/10/10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乘无量寿经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乘无量寿经(第一集) 1998/4/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档名:02-34-001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我们在这个地区,是第三次启讲《无量寿经》。过去十年当中,我们在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将这一部经讲过许多遍,算一算这一次是第十遍。每一次所讲的,诸位如果从录音带上去听听、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到都不一样。这一次为什麽又想起来要讲这部经?是最近展开经卷,有许许多多新的启示,如古大德所说的,年年境界不相同,应当将这些悟处、这些心得,提出来与诸位同修分享。这一次的启讲,我们将重点放在「行」、「证」上。同修们可以说都是老修了,今天来参加讲堂的都不是初学,都是老修了,都知道每一部经都有「教、理、行、果」这四个部分,佛门里面也称之为教经、理经、行经、果经。这一部经的文字,是属於「教」;文字里面所叙述的理论、道理,这是「理」。另外还有教导我们怎麽样去修学,怎样将经论它的理论、它的方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这叫做「行经」。我们修行有了境界,将自己的境界跟这个经再来对照一下、印证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以及平常对人、对事、对物种种的作法,与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一样不一样,这就叫做「证」。经有教、理、行、果,我们学****有信、解、行、证。往年,我们介绍这部经,目标偏重在信、解,希望诸位同修听了之後,能生起信心,能够理解经典里面的义趣。而这一次我们把中心移在行、证。我们学这部经,这部经里面每一个字、每一句,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酬上,这种学****就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受用。所以这一次给诸位报告,跟过去有一些不相同的地方,关於教理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省略掉,专门研究行法。教理前面说过很多遍,有录音带、录像带,也有讲义流通,诸位都可以做参考,所以今天我们这一会,玄义就省掉了。讲义里面四大册,玄义就占了一册,四分之一。今天我们直接要入经文,从经文讲起。但是讲经文,题目是不能够省略的,还是先看题目。本经的题目,夏老居士的会集,是将宋译本跟汉译本两种会合起来,真是天衣无缝,会集得非常的完美。将《无量寿经》十二种译本的意思,圆圆满满含摄在其中,不仅仅是《无量寿经》的十二个译本;实实在在讲,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离不开这个经题,经题好比是纲领,都包含在这个纲领之中。世尊说法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也离不开这个经题,经题真正是佛法大圆满的总纲领。我们从这个题里面建立信心,从这个题里面去体会圆满的信、解、行、证。经题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们为了介绍的方便,把它分作八个小段。第一个小段『佛』字,「佛」是印度梵语音译的。佛教在汉朝时候传到中国来,通过国家的支持,做大规模的翻译。翻译的工作,实在讲是非常艰难。中国在那个时候的文字并不太多,有许多经典上的意义,是我们中国文字里面所没有的,於是不得已要造字。为了翻译佛经就造了许多新的字,这个「佛」字就是当时造的字,古时候没有这个字。佛是人,所以这个字旁边加个「人」。音是佛,所以就用一个「弗」字,这是合成一个新字。佛教以前没到中国来的时候,没有这个字,这是新造的文字。我们念这个字就念成佛。实在讲是「佛陀耶」的略称。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把它的尾音就省略掉了,单单称一个佛。它是「觉悟」的意思,这是大家晓得的,里面包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包含这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广,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觉悟,觉就不迷;觉而不迷,这个人就成佛了。我们学佛也学了不少年,我从学佛到现在,我是二十六岁开始学佛的,接触到佛法,今年七十多岁了。有没有觉悟?不能说没有,有那麽一点点。换句话说,对於世间跟出世间法不太迷惑了。不迷就是不被它所转,这个话怎麽讲法?一般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会生贪、瞋、痴、慢,看到好的、好看的,听到好听的,多看一眼,这就是迷,就迷了。觉悟的人好看跟不好看都一样,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为什麽都是一样?说实实在在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看的是虚妄,不好看的还是虚妄,所以它是平等的,心就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就是觉悟。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时时刻刻要反省、要检点,自己真的有没有觉悟?到底觉悟到了什麽程度?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去测验自己,到底有没有功夫?如果听到人家赞叹就生欢喜,听到人家毁谤,心里就难过,不得了!还是一个凡夫,还是搞六道生死轮回,这怎麽得了?功夫就在接触外面境界,不论是世法、是佛法,都能够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动,这才叫学佛。我们学佛的同修,入佛门第一堂课,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依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到底皈了没有?皈就是回归、回头,你到底回归了没有?你有没有依靠?如果形式上的三皈,做了个仪式,实际上没有回头,还是没有依靠。这个皈依是假的、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