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原论文
《人类进化史诗》观后感
【内容摘要】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
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
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 迄今仍没有最
令人信服的说法。 探索认识人类形成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完善的方
向,途径和最终结果, 我们就会认识到, 促使人类进化, 形成的力量,
也是把人类在社会关系方面由动物状态提升到人类社会状态 (高级形
态)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完善到达一定必然结果社会形式的动力。
【关键词】人类 进化 社会 观后感
【正文】
在远古,人类体格与强悍凶猛的食肉动物相比,显得如此弱小,
不堪一击,然而人类为何能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百倍的动物,存活
下来呢?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原始人类的进化?如果是物种自
然进化的结果, 那么自然对所有物种给予的生存环境都是平等的, 为
什么只有直立人进化为人类,其他动物却没有?如果是生存的本能,
所有动物、植物皆有求生的本能,为什么只有直立人进化为人类,其
他动物却没有?如果从物种基因的角度看, 即便现代人与小老鼠的基
因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不同, 那么,原始时代到底是直立人的哪点不同,
使他们进化为人类, 其他动物却没有?到底是什么关键因素, 使人类
与其他动物不同?
最早推断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他在 1809 年发表
人 的
《动物哲学》,首次提出 “ 类来源于猿 ” 科学假说。英国学者达尔
文《物种起源》 、《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 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类 发
说明人从 “ 人猿 ” 展而来。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
主要原因, 在于自然选择。 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
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渐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即
物 的
所谓 “ 竞天择,适者生存 ” 原理。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人类在自然
界中的位置》 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猿同族论。 他的观点遭到宗教界人士
邪 。 猴 但
的攻击,说他是 “ 恶的人 ” 他上街时就有人喊: “ 子来了。 ” 是
赫胥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 1876 年,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
劳 的
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 “ 动创造人类 ” 科学理论,并
且指出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奠定了人类起源的科学基础。
根据适者生存的规律, 许多生物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被淘汰了,
一部分古猿为求生存被迫从树上下来走向平地。原先他们在树上生
活,采摘野果充饥, 不用为食物而发愁。 如今,现成的食物已不存在,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去寻找新的食物而去捕捉野兽。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的四肢和大脑开始发育。 打猎和运送猎物的需要, 使四肢的功能
逐渐分离。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 “具有决
定意义的一步 ”。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前肢所从事
的活动越来越多。经过长期的磨练、进化,从偶尔发现和使用天然工
具,如用棍子和石块打猎, 到经常使用天然工具,逐渐学会了制造和
使用简单的工具。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 他们要与野兽及大自然进行
搏斗,手足分工、 直立行走使他们的视野逐渐开阔,从自然获得的信
息越来越多,大脑容量加大,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