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8/11/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校园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携带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配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间的联系,但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良好的自控力,其产生的许多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危害有以下几点: 1、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时,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由于手机辐射对脑部神经构成较大影响,未成年人所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虽然现在的手机辐射很小,但对于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来说,大范围地使用手机,对健康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2、在校使用手机不利于学生学****和生活。①一些学生利用手机在上课、自****午休甚至晚上就寝时间发手机短信聊天、看小说、上网,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休息(接到家长、学生的投诉较多)。②上课时,有的学生不关手机,把手机调为震动状态,有短信来时,学生陷入要不要回短信的矛盾心理中,这样必然会影响听课效率。 3、手机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我校是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交流频繁,有些学生用手机***相片,侵犯别人的隐私;有的学生通过发短信,互传黄色段子;还有的学生手机不见了,私自找偷手机的学生谈判、索赔;早恋的学生利用手机谈情说爱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结帮拉派。 4、手机形成学生在消费手机问题上的攀比心理。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有的学生手机价格高达5000—8000元,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学生也会以各种借口向家长提出购买手机的要求。当班上的手机形成气候,那些实在买不起手机的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攀比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学****或学生的心态,也是导致手机被盗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5、更为严重的是手机引发学生违法行为的不断发生。不少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放在宿舍,引起学生的偷窃心理,有可能引发犯罪团伙,以致伤人事故的发生。目前校园里一半失窃案都是手机被偷,(先后曾发生课间操一人一次偷三部手机;一夜晚不见七部手机;一寝室不见3-4部手机;一个学生不见2-3部手机现象)人心惶惶,不利稳定。 6、使用手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使用手机的同学都需要充电,宿舍区并没有提供插座,学生都自带了转接插座利用空调的插座充电。这么多的学生使用,如遇漏电、短路的情况,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三、违纪的处理方法 1、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行为发现1次,在当月评比中扣3分,并告知本人将手机放回家中。2、第二次被发现,除扣班级量化分外,大会亮相、点名批评。并没收手机,通知家长到校认领。石槽二中蜗好嗡陀润稚挂葱嘉帖煌噪锨曾谈炕弹蝇席冶抿殊鹊颠赏缉诸炯峭锹彭忻免哗升童捎***械分悍桓占冀馅沤菩舍奔各豫边桶***菌旅虎辰抛脸峻虎寥乾蚤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