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rdwiirh 2019/1/4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篇一: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新课程实施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至关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学****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有关教学改革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教学案一体化”编写形式:
1、“学案”包含有自学生字词、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品味、写作方法及课后****题的解决、问题的质疑等内容,"学案"是在老师提出要求和教授方法后,直接由学生自学并写在每课书的空白处(学生自学可在课前或课外进行)。
2、教师的“教案”应体现对学生“学案”的指导与反馈,以学生为主体,并与“学案”融为一体,也写在老师的教材上。语文学科不同单元、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应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突出解决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3、“教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教学案一体化”备课要求:
1、备课形式: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集中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记录下本次备课“教学案”的重点内容。
2、备课时间:集中备课定于每周二上午三、四节课时间。分散备课由老师自行安排。
3、备课人员:二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
4、备课地点:教师会议室
5、备学生:
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故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语文学科应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学****能力除了专门的课时外,还应将学法指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学法指导课应教会学生以下内容:如何自学语文教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记忆语文知识;如何整理知识结构;语文学科常用学****方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语文作业考试要求,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等。其中如何自学语文教材是重点,考后反思是难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往往过于枯燥,学法点拨课可能效果会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点拨学法,并且在学生学****过程中全程关注,勤于监督。另外,好其师则亲其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制约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到位。

5、备教材:备课组将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做好详细的计划,细化到周安排,分工到每个人,做到“一前三有三定”:提前一周备课,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三、“教学案一体化”备课模式:
环节一、学生自学
本环节时间安排为提前一天的语文学科自学。教师对学生的学案提出要求和建议。预****学案包括自学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思考、自学检测、知识网络等内容。高年级预****程序如下:首先用3分钟左右速读教材,把握课本主要内容。其次,阅读单元目标,结合学****目标课后****题,重新精读教材,用时10分钟左右。自学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用时5分钟。最后大致完成本节课知识结构,用时4分钟。对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旁注,用时8分钟,预****总用时30分钟左右。中低年级可酌情降低要求。
环节二、课堂导入【2分钟】
教师用简洁、简练语言、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本部分教师应注意,教学风格可以不同,但是服务于目的。
环节三、自学检测【10分钟】
本部分教师采用听写、提问、板演、交流等方式全面检测学生基础知识,以了解学生自学的各方面情况。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采用小组互相检查、小组竞赛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与反馈。教师需注意,本部分教师应注意充分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并对错误的理解予以纠正。另外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部分是需要调整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调动学生,以及学****小组的建立与运用是研究的重点)
环节四、重难点突破【15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在交流反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突破重难点。应注重语文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字词、写作方法、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必须注重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层次性、深刻性,以及学生对问题研讨的主动、深入。
环节五、课堂总结【3分钟】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环节六、课堂巩固【10分钟】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教师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本部分限定时间由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与应变技巧,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由“小老师”进行点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