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徐州的风土人情.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州的风土人情.doc

上传人:n22x33 2019/1/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州的风土人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小丽 08涉密(3)班 21号
每一个城市都有该城市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徐州作为一座文化古城,有趣的风土人情更是尤其的多,下面,我将就此简单的介绍一下徐州风土人情。
徐州人过年
“过年”涵盖农历除夕和春节,也就是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是一年中最隆重而热闹的传统节日了,普天同庆,家家户户忙过年,从腊八开始,已经揭开了过年的序幕,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过年的气氛已经形成。男女老幼忙里忙外,首先是打扫卫生,屋子里不留死角,房顶、梁上、内墙都要用鸡毛掸子掸干净,门窗桌椅床柜全都擦拭得一尘不染,院子里堆放的杂物要清除干净,屋里屋外收拾得焕然一新。孩子们放寒假了也闲不着,擦香炉蜡烛台就是孩子们的活,用沙土或炉渣灰能擦得异常光亮。还有一部分家人要外出置办年货,到市场挑选需要的东西,如香烛鞭炮、写春联的大红纸、糖果糕点、花生瓜子等炒货,然后是做菜用的木耳、腐竹、黄花菜、皮肚等干货,过了腊月二十就要买鸡鱼肉蛋以及蔬菜水果等鲜货了。妇女们在家里更是忙里忙外,拆洗被褥,给孩子们缝制新衣服、新鞋帽,还要忙吃食,祭灶之后就要蒸馒头,家家都蒸得很多,至少也有二三十斤,放在大缸里,一般都要吃到正月十五,街上卖吃食的店铺、摊贩,至少过了正月初十才上市。除夕前几天,各种荤菜都要煎好、爆好、蒸好,荤素饺子馅也要砧好,还要炸绿豆面丸子、炸麻叶子、做花生糖、芝麻糖、面卷子等甜食,一直忙到年三十。除夕之夜,大门屋门都要贴上春联,床头上也贴“身体健康”,米缸面缸水缸都贴上方寸大小的“福”字,屋门和大门对面的墙上,贴一小长条红纸写的“开门见喜”。入夜点上香烛,在院子里放一张方桌,摆上贡品,祭拜天地。至此,过年的各项工作才告完成,静候午夜的降临,鞭炮齐鸣,烛光彻夜不熄,年青人还要“守岁”。过年是男女老幼共同参与,感受浓浓的年味。
徐州庙会
徐州的庙会有二月十九(农历,下同)云龙山会、四月十五泰山会、五月初五五毒庙会(大马路地藏里),接着就是子房山会了。庙会的规模大小不一,持续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其中的泰山庙会规模最大,会期最长,从四月十五正会前几天就开始了,时间长达半个月,方圆数里的四乡八集,赶会的人群络绎不绝,推小车的、骑驴的、步撵的、挑担的,男女老幼,前推后拥,携带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农民和手艺人,匆匆赶路。小商小贩也夹杂其间,玩杂耍的卖艺的、说书的、唱大鼓的也纷至沓来。卖各种零食小吃的摊贩也觅得一席之地,甚至还有卖骡马的牵着牲口等候买主。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声闻数里,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万头攒动,蔚为壮观。宗教人员也来传经布道。泰山之颠的泰山庙,供奉着泰山奶奶。婚后多年未育的妇女,手持香烛,跪拜上山,甚至走一步磕一个头,求子心切,以示真诚。赶会的人如果遇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情绪就更高了,拉拉扯扯,说笑不停。1951年5月,徐州市城乡交流促进会在泰山庙会期间举办了解放后第一届徐州市土产骡马大会,高峰期间,万人空巷,公营私营43个行业1584户参与大会,以及接壤四省周边城乡人民也来参加交易,赶会者不下10万人。笔者作为大会工作人员,统计交易额达180亿元(旧人民币),沟通了省际间的城乡物资交流。
院子里的石榴树
徐州的院子里都有一棵石榴树,院子或大或小,一进二进或三进,但总少不了一棵石榴树。老院子的石榴树,甚至百年以上的树龄都有。树长得很高大,枝繁叶茂,新宅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