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对我影响影响最深的一本书080801,修改稿.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我影响影响最深的一本书080801,修改稿.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2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我影响影响最深的一本书080801,修改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接到写作邀请,很快就在脑海里跳出一个书名——《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再一次翻阅这部在十二年前就让我***燃烧的传记作品,那一条条批语历历在目,今天读来依旧怦然心动,更何况还有那一页页久已封存的读书日记,竟将年近不惑的自己再一次深陷入于当初那风雨如晦的日子和情境中。一、缘起最初得知此书并强烈感受到某种力量的,源自于一位恩师,源自于粤西山村与他的两次彻夜长谈。一九九六年六月九日,我见到了大专毕业后多年未见的班主任,其时我正彷徨于家庭变故和考研痛苦之中。老师在倾听完我的述说后,将话题转到一本新出的书上,就是这本《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著,三联书店),然后就在烟灰的忽明忽灭中,缓缓地回忆起他的父亲和他的曾祖父的一些历史事迹。寂寞山野的乡村旅馆里,我却听到了一段和陈氏父子三代一样惊心动魄的百年文化家史。在后来的日记中我写到:“我本不明确中国儒士之精神传统的,而今就在身边的人身上发现了这种精神,这无疑是一种振奋的感召力。正是这一点,提升和坚定了我的人生追求,正因为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摆脱我在情事中的迷误和呆滞状态。”二、预读其实在真正阅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之前,我就已经有过一次“预读陈寅恪”的***体验了。同年同月二十九日,我购得一书——《陈寅恪评传》(汪荣祖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书中所评述陈寅恪治史路数和成就,尤其对文学乃至文化的贡献和妙用,令我叹为观止。至此,一部中国近代史并一部家族文化兴衰史才逐渐清晰起来:祖父陈宝箴,1895年任湖南巡抚(省长),以一隅为天下先,积极推行新政,大开勃兴局面,其稳健思路不同于躁急、心术不够纯正的康梁,终因受政变牵连而功亏一篑。父亲陈三立可谓是陈氏家史由政治而学术的过渡中人,早年“晚清四公子”之一,侍宝箴共同维新,晚岁自号“神州袖手人”,以诗文著称,卢沟桥事变后“忧愤不食而死”。陈寅恪,十二岁东渡日本,以后又游历欧美十数年,被傅斯年称为“我国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回国后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据说五十年代毛泽东访苏时,闲谈中斯大林专门打听陈寅恪,并说知道陈寅恪的历史著作,毛泽东回国后查知后并嘱广东当局要好好优待。身处粤中闹市,我用两天时间一口气通读完这本书,写有这样一段批语:“寅恪一生在学术,力避政治,正是从其祖父教训中所得。然避政治者,非可定为不爱国者,当然其之所谓“国”,更是一个文化意上的“国”。在近代文化学术史上,‘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的陈寅恪,其稳健而开明、折衷而调和的学风正与五四激进思潮大相异趣,令人不得不深思二者剧烈冲突衍变出建国后的政治文化悲剧”。三、悲剧阅读通过阅读这本评传,我获得了一个基本的背景知识,从此开拓文化视野,在一个穷乡僻壤的狭小环境中开始关注起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但毕竟这还只是一本学术评传,其客观冷静的科学笔调,自然难以产生出一种文学魅力和艺术***。而真正吸引读者(我)沉浸其中,达至一种悲剧阅读的审美快感的,是《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是一本黑颜色封面的书,一位干瘦清矍的老者抿嘴柱杖独坐,眼神和背景一样深邃而神秘,黑与白分明。打开书的扉页,上有一行字:“九六年九月九日强台风迅过后得,友代购于羊城,甚喜”。浏览目录,就很有些惊心动魄了,仿佛生与死的冲突不断的袭击:陆沉—温情—关门—磨难终于启幕—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