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赤壁》诗透视周瑜的人物形象.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赤壁》诗透视周瑜的人物形象.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2/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赤壁》诗透视周瑜的人物形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赤壁》诗透视周瑜的人物形象灵台县龙门中学张忠锋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本遴选了杜牧的《赤壁》一诗,其中涉及到对周瑜的看法,笔者由此想到了胡曾的《赤壁》、苏轼的《》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些诸多作品中,周瑜只有一个,但其面容却各不相同。不论是杜诗、胡诗,还是苏词、罗小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同写作者的身世经历、时代特征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或抑扬,或褒贬,或借喻讽今,或抒发励志。总之,一石击起千层浪,历朝历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一杜诗中,周瑜是一个侥幸成功者的典型。在这里,二乔的个人命运就同东吴的国家命运上升到同等重要位置。有一首打油诗: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这二乔便是江东乔公之千金,适逢生死之交的孙策、周瑜二人涉猎与此,与其相识,便情投意合,遂结为连理。大乔配孙策,小乔配周瑜。这样倾城倾国、"迷阳城,惑蔡下"的绝世佳人,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况的曹操也心有所动。漳河的铜雀台,如果没有二乔的粉饰,也会因之而黯然失色。有曹植《铜雀台赋》为证: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形势对周瑜而言,极其严峻。倘若战败,个人荣誉尚且不管,即使铜雀台四季如春,那"锁"字的滋味对二乔和周瑜来说,恐怕是生不如死吧!看来这是为国家而战,更是为爱情而战。令人可叹的是,火攻还须靠东风,这"东风"无疑便成为战争胜负的"定盘星"了。于是乎,周郎这只"瞎猫"便碰上了"死老鼠",周瑜的举动就是打"死老虎"了。周瑜的命运缘何在杜牧的笔下如此凄惨呢?杜牧身为晚唐诗人,对于每况愈下的世风,他感怀伤世,讽谏时弊,在抱怨唐王朝奢靡之时自己也过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消沉生活。像杜牧这样学富才高而在唐王朝衰危之际得不到重用的话,那么,在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千山风雨啸青峰"的三国时期,周瑜能建立令人垂慕的功业,这岂不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二与杜诗截然不同的是,胡诗与苏词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胡诗这样写道:烈火曾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一个英姿飒爽、骁勇善战的年少英雄已跃然纸上!再看苏词: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啊,在"虎争时"和"一时多少豪杰"的时势下,出众的年轻将军,谈笑风生,指挥若定有江山作陪,更有美女为助。这时,我们眼前所浮现的是"挥洒自如,雅亮高志"的周瑜。在胡诗与苏词中,丝毫没有提及作战的另一方--曾有"轴轳千里,旌旗闭日"之浩荡气势,曾有"与将军(孙权)会猎与吴"之轻松豪言,曾有"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雅致情怀的北方统一者--一世之雄的曹公。无须渲染,无须衬托。然而,一"长剑"、一"谈笑"的结果是何等的相似。硝烟散去,浮尸漂尽,在历史远去,在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从人门心头逐渐淡漠之时,周瑜却并没有被后人遗忘。这是让多少文人墨客大书特书的华章一笔,这是让多少管弦之士有米可炊的仙乐一曲!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与胡诗、苏词又有不同。《三国演义》对周瑜是贬中带褒,。其中,当他与曹操对阵时,英雄尚有点用武之地。假若刘备、诸葛亮一出场,周瑜就会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