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从襄邑到睢县”谈睢县名称的演变文库.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襄邑到睢县”谈睢县名称的演变文库.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1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襄邑到睢县”谈睢县名称的演变文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襄邑到睢县”谈睢县名称的演变睢县高级中学李学军摘要:睢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废分封,行郡县,初于承匡置县,后移县治所襄陵,改县名为襄邑。至民国二年改称睢县,睢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经襄邑、拱州、睢州、睢县几个阶段。在多年名称变更中,睢县历史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变化。关键词:历史名城襄邑拱州睢州睢县睢县位于黄淮平原腹地,河南省东部,商丘地区最西部,惠济河中游。全境跨东经114。50,--115。12,,北纬34。12,--34。34,之间。,,。县城东距商丘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睢县62千米,至河南省会郑州市140千米(公路里程)。东邻宁陵县,西接杞县,北靠民权县,南与柘城太康毗邻。民(权)--太(康)公路与民(权)--柘(城)公路交汇于县城,郑(州)--永(城)公路东西横贯全境。睢县因为她的整个地势和地面建筑象凤凰展翅,故又名凤城。睢县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植被丰富,降水适中,十分适于人类生存。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多处属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遗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睢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睢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春秋时期的宋襄公墓、唐代的无忧寺塔、宋代的圣寿寺塔和东坡居士的宝墨亭、明代的袁家山和清初的汤斌祠等旅游景点。闻名遐迩的睢县北湖原是明代睢州旧城遗址,湖面阔达4500多亩,湖区文化遗迹繁多,著名的有襄陵、宋襄公望母台、甘菊泉、苏轼留墨处、汤斌读书处等,享有"中原明珠"之美誉,2000年被河南省旅游局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1994、1995、1996年,在这里相继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青少年划船运动会、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和全国皮划艇锦标赛。。睢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河南最古老几个县之一。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废分封,行郡县,初于承匡置县,后移县治所襄陵,改县名为襄邑。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自建县后,睢县县名不断更化,先后更名为襄邑、拱州、睢州、睢县。一建县前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定居,并创造出灿烂的远古文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生发展,开始了最早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我国的古代典籍记载,夏商两代“天下”划分为“九州”,睢县一带属豫州。西周初年封商族后裔微子启于宋(今商丘市睢阳区南),睢县一带属于宋国。由于这里地处宋国西部边陲,与齐、鲁、郑、卫、曹、许诸国邻近,因而成为春秋时期诸侯间盟会征伐的场所。“春秋五霸”中的首位中原霸主齐桓公先后在首止(在今睢县城东南5公里处)、葵丘(今睢县北部)大会诸侯,主持订立盟约,史称“葵丘之盟”。“葵丘之盟”对于促进中原地区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齐桓公死后,宋襄公继起,试图称霸中原。而其时崛起于江汉之间的南方大国楚,亦有北进问鼎的野心,于是形成宋楚争霸的局面。宋国是弱小国,宋襄公虽欲称霸,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便打出“仁义”的旗号,以图笼络中原诸国共同抗楚。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的军队战于泓水(今睢县东南与柘城县交界一带),宋襄公讲究所谓“仁义”,坐失良机,一定要待楚军渡河列阵就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