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生思想报告郯城县重坊中学XX年度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为了对当前学生思想状况作出科学评价,我校于XX年9月对全体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较准确地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脉搏,为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服务。一、课题调查的具体目标为: (1)探索学生在政治意识、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现状; (2)探索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 (3)探索当前学生思想状况的成因及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二、调查方法: 1. :以重坊中学中学八年级的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设计《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诚信观,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的判断,等等。共37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 3. :问卷调查调查时间:XX年9月三、调查结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思想品德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 1、普遍有着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感到自豪。 2、大多数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健康的。首先,大多数学生都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近%的同学对争取加入共青团、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是“积极上进”的;其次,基本上能摆正集体和个人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学生选择“宁可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的学生选择“公私兼顾”。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利益判断有着较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在回答“你努力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时,有%的学生选择“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57%的学生选择自己的理想是“上大学”。这反映出学生对个人人生的选择与判断更加现实。 3、传统道德对中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的学生认为成长的关键是“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个比率超过了选择“机遇”和“有个好父母”的比率。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诚信程度比较好。%的学生“经常主动参加”和“看到或碰到就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时,%的学生态度是“伸出援助之手”。在公交车上遇见老、弱、病、残、孕乘客,有%的学生表示会让座。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成功有效的。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进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偏颇。例如,在回答“你认为中学生谈恋爱或过多的异性交往是否影响学习?”时,有%的学生选择“说不清”,%的学生选择会有“影响”。事实上,青少年正处在性意识的有意识自我发展时期,而且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一般不多,这正是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工作,以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如果在青春期的前期没有科学的性知识学习,则将给他们带来以后生活的苦恼和人格的不良发展。又如,22%的学生认为中学生穿名牌合适,35%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这说明“勤俭节约”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们的父辈所秉承的经济观,更多的人体现出一种理财的新观念,他们讲究一种所谓高质量的时尚生活。中学生对社会道德状况的判断如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将直接影响中学生道德行为的选择和道德的形成。 2、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所脱节。这主要反映在:道德认识基本明确,但行为选择往往以自身的利害关系为准则。如在道德倾向非常明显的特定问题“看到校园内地上有纸屑,你会怎么做?”的选择中有近%的中学生做出了“捡起来,扔进垃圾筒”的第一选择, 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视而不见”和“假装没看见”。又如,“学校洗拖把的水池塞了,正在疏通清理”,选择“主动上前帮忙”的也只有%的学生,有%的学生选择“装作没看见”,%的学生选择“老师叫我才去”。 3、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程度较低,满意率仅占%,“没有兴趣”的竟占63%。这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改进和提高。很可悲的是当学生心灵困惑时最愿意向老师倾诉的仅占8%,朝夕相处的教学工作者与辛勤养育他们的父母,并不是真正受中学生欢迎的“知心朋友”。面对调查结果中所反映的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对他们的想法和问题进行一番梳理,探寻其规律特质。首先是教育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这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一现状已有所改观,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一部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不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