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合肥新材料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肥新材料规划.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5/10/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肥新材料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肥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规划主要针对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纳米材料等6类材料产业做出规划。
(二)发展现状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和资产重组、技术改造和扩张,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一大批大项目落户我市,产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31亿元,同比增长30%, %。
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我市已初步形成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纳米材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并在工程塑料、平板显示、新型墙体、新能源、薄膜等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建成了以彩虹集团、国风集团、合肥乐凯工业园、合肥杰事杰公司等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和支撑作用。
3、科技创新不断加速
近年来,我市新材料领域内的企业十分注重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和持续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已有82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拥有10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4家;行业科技人员近3万人。“十五”以来,我市新材料产品中,进入国家级“双高一优”和“火炬计划”项目9个,近20个项目进入省级火炬计划,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支持的近100项,取得了200多项国家专利。
4、人才储备日益丰富
我市对人才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我市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开发引进的政策,对于领军型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引进开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企业对人才引进和储备也更加重视。
虽然我市新材料产业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产业基础和规模偏弱。目前仅有少数板块和个别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而大多数新材料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产业关联度较低,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三是布局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四是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够,技术成果转化的比例不高。
二、发展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
我国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