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食用菌栽培生产.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用菌栽培生产.doc

上传人:xyb333199 2015/10/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用菌栽培生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食用菌栽培生产
“三秋”过后,入冬之前,各地总要修建一大批食用菌大棚用于今冬至明年的生产。从往年的生产情况来看,同时修建的菇棚,其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效果却参差不齐,甚至大相径庭。据调研分析,个中原因除去棚墙质地、厚度和棚顶的倾斜度、塑膜的质量以及草苫等覆盖物等物质因素外,与其使用者对栽培环境各因素的认识以及对各因素的协调手段乃至能力等,具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食用菌栽培生产,是各种条件包括基料、菇棚、水分、菌种等物质因素配合温度、氧气、光照等可调控管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人工栽培管理的真正含义应该以后者为重;物质因素与管理因素各项细分条件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作用,交互影响,形成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网络”关系,不予协调或协调不好其内部关系,很难或无法达到栽培生产的设计目的。只有根据食用菌品种的生物特性,并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严格调控各种环境因素,才可能充分发挥大棚在食用菌生产上的优势效应,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菇棚的建造形式及其用途
根据现有食用菌品种的生产及其模式,目前一般有圆顶大拱棚、斜面棚、仿冬暖式大棚、冬暖大棚等,除大拱棚外,其它几种形式又有半地下及地平面两种,即使半地下棚也因下挖深度的不一而不同。受建造成本、栽培方式、栽培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山东各地以斜面棚和仿冬暖式两种为主。
所谓用途,并非指某种大棚只能用于栽培某种食用菌,而是说某个或某类食用菌品种较适合。如大拱棚,以栽培真姬菇为主,同样可用于初冬季节以前的平菇和阿魏菇、杏鲍菇、鸡腿菇栽培。真姬菇于10月~11月出菇,不再进行管理,而大拱棚具有投资省、建造快、用后即可拆除等特点,恰好能结合真姬菇的生产特点;而在该时间段内,其它品种则不能完成出菇即进入低温季节,由于大拱棚高、宽、大和无墙等特点,故不易升温和保温,因此,对其它品种而言,只能说可以栽培,而不能说可行,更谈不上适宜。又如地下或半地下大棚,相对地面大棚而言,其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但保湿性较好,这一特点刚好适合鸡腿菇等易老化品种,但对耐二氧化碳能力差的草菇、猴头菇则不适合。如对该类大棚加以改造,增加相应的通风换气功能,则可栽培几乎所有品种。仿冬暖式大棚,较之斜面棚,用于栽培的时间可向低温方向延伸,如一般斜面棚进入11月份时,温度急剧下降,一般菇类很难现蕾,而仿冬暖式大棚内则仍可保持较高温度,除高温品种如草菇、双环菇外,其它中温型品种可照旧出菇。但如进入12月份,能够正常出菇的恐怕只有冬暖式大棚了,但由于建造成本高等原因,眼下少有采用者。
考虑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我食用菌产品的需量剧增等原因,我们的食用菌将大面积实施周年化生产,届时,冬暖式大棚将会全面开花;因此,作为方向性的问题,笔者于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各地朋友参考。
菇棚的基本结构

无墙体,全支架,全覆塑膜及草苫。一般面积为200平方米左右,竹木结构约需1000元左右,全部材料可用2年~3年,折旧成本只要数百元。考虑11月份的温度下降,也可建半墙式,即四周墙体建高50厘米左右;使棚为东西向,不须设通风孔等,只留一进出口,必要时掀膜通风即可。

东西向,四面土墙,上架竹竿类,覆膜即成。半地下结构时将挖出的土直接码垛至北沿,即成一自然斜坡;地平面建棚需打土墙,南高约80厘米左右,东西两山墙亦用土墙,其中一头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