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世纪80年代正在兴建的海印桥和还没有开发的二沙岛及滨江东路
如今的海印桥,每逢夜幕降临总是华灯璀璨
为什么我们选择广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向世人展示着发展的速度和力量!30年来,广州人以开拓者、创业者的豪迈勇气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发布报告,评选出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其中,广州超过了香港、上海和北京。如今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诚然,广州的高速发展让我们自豪,正由于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改革开放前后广州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后,广州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前,在政治控制和“极左”思想的影响下,人民的思想非常僵化,无所谓“言论自由”,“公民价值”,“个人利益追求”。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科学思考与务实创新之门从此被打开。
广州正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蓬勃发展的佼佼者。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从而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随着人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轻视财富、依赖政府、过度节俭的思想观念不断被抛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义利观、择业观、消费观得以逐步树立。从前,人们注重义气而忽视个人利益,选择职业注重门面而忽视实务,只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层面。但是,自改革开放后,人们大胆地解放思想,开始追求个人利益,追求实现个人价值。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义利关系和财富的价值,建立起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统一观。只要一个人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就鼓励各显其能、发挥优势,获取最大限度的个人利益。因此劳动致富、创业致富、科技致富等成为人们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利益观
有什么例子呢??
例如,1978年广州市芳村区率先放开河鲜、蔬菜、塘鱼价格,而到1983年,广州就全面铺开物价改革。最初塘鱼的价格猛涨四五倍,外地产品也流向广州。许多干部群众都不满意、不接受,甚至到国务院去告状,中央领导亲自打电话过问。而广州市没有动摇,结果农民养鱼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增加了,价格逐步回跌,3年以后,全国18个大中城市里,广州的鱼最便宜。从而使广州建立起整个改革的信心。连带其他物价的放开,进一步把流通领域价格放开,最终影响到全国的价格改革。再如,1984年4月26日,广州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备小组,同年6月19日,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施兴建开发区各项计划······这无不体现了改革开放对广州人民财富观转型的促进。
改革开放后,广州人民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学生的择业观是“有自己的理想,但服从国家分配”,80年代中后期是“既要地位高,也要挣钱多”,90年代前期是“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是“一步到位,找到与社会的结合点”。
择业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职业选择更实惠,职业追求智力,工作注重务实。过去那种敏感的职业等级情感和强烈的理想职业(“铁饭碗”)如今已让位于有兴趣、能发挥个人特长、待遇高的职业选择。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公职”不再趋之若鹜,而是更看重实现人生价值。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已被广泛接受,人们承受失业压力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消费观
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先是供给制,后来是凭票制,买什么,用什么都在计划中,而且用于衣食的比例已占消费结构的大部分。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低水平生活观念如今已转变为“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行讲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