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轼与对联故事刘伶(líng)是西晋有名的文人,顶能喝酒了。唐伯虎也用了谐音异字,拿刘伶的名字,来形容他俩喝得滴酒不剩的样子(“不留零”——一滴不剩!),太合适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考官……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各位来宾: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你们中间有人嘴太长!把本次晚会的事情捅到国外!甚至捅到天上!现在史泰龙、施瓦辛格要来,麦当娜、杰克逊要来,他们的汉语水平太差,街道办根本不同意!天上要来的本地嘉宾有:西天如来,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观音菩萨,逍遥八仙,五百罗汉。外地嘉宾有,上帝,圣母,耶稣,真主,穆罕默德——咱们的场地根本坐不下!咱赶快看完节目走人,让他们白跑一回!嘿嘿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各求各志”,意即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传》:“道不同不相与谋,亦各从其志也。”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必然会各走各的路。下句的“凡”、“圣”来自儒学范畴。儒学把人分为“圣人”“凡人”,圣人指圣贤豪杰,凡人指人民大众。“因”“果”为佛家语,毛泽东借此表示辩证法的因果规律:林彪的反革命行迹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段的神圣事业,背离了事物的因果规律,肆意妄为,必然没有好下场!当年9月13日凌晨,林彪果然驾机叛逃,是为“各求各志,各行各路”,顷刻即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果然离凡离圣离因离果。下联以“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西汉名相“萧何”,狄青与萧何相比,萧何更胜几筹。杨慎终于找到了“武不及文”的下联,了却了平生一大憾事。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其实都没关系,因为你有野史君这个说书人在你身边。今天给大家讲讲三国演义的十个标志性大事件,知道了这十个故事,就等于看完了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