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麝香(天然、人工)简介一、相关背景1、麝香的来源    麝香为麝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我国是麝香生产和使用大国,麝香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2、药用价值    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急救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是中药细料中最重要、不可缺少的品种之一。我国应用麝香防病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很多急救和常用中成药都以麝香为原料。《全国中成药处方集》收载的2621种处方中,含麝香的处方就有295种。其中形成了很多国宝级的传统中成药品种,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六神丸、醒脑静注射液等,对我国人民医疗保健起到了长期的、巨大的作用。3、麝类的资源状况    我国曾是麝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的广大地区。但由于过度捕猎,麝类资源急剧减少。据调查统计,全国年需麝香3000-5000kg,按每头产香10g计算,需捕杀雄麝90-150万头。而目前的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药用需要,几十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家对麝资源的保护    针对我国麝类数量急剧减少、现存麝类已濒危的严峻现实,2003年2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颁布第7号令,将麝科所有种类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是自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后,第一批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    2003年3月,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3]30号)中要求:全面禁止猎捕麝和收购麝香的行为。二、人工麝香的研究1、人工麝香的研究历程    面对麝资源日益严峻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早已着手进行天然麝香代用品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卫生部、商业部等单位就寻找天然麝香代用品问题开始了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卫生部药政局和原中国药材公司联合下达研究课题,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原济南中药厂、上海市药材公司等单位进行协作研究。·“六五”期间被列入国家科委攻关项目。·1987年卫生部药政局批准人工麝香进行临床研究。·1993年批准为中药一类新药,获得试生产新药证书,由北京协和制药二厂试生产。·1994年投放市场。·199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生产批准文号,由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对天然麝香充分的化学与药理研究为研究人工麝香奠定了基础    采用波谱方法(2DNMR等),对天然麝香中化学成分组成、化学结构、相对含量和主要成分的药理活性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学成分,同时对麝香中各类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全面分析,基本搞清了这些成分在麝香中所占比例,并确定了这些成分具有的药理作用。    根据天然麝香的三大功能和临床主要应用病症,设计了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抗炎免疫、药酶诱导等能反映麝香临床疗效的药理学多种动物病理模型。经反复实践,首次发现了麝香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多种药理模型上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为研究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