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词的对仗对仗是诗词格律的主要特点之一。关于律诗的对仗,一般都比较清楚,但词对仗的特点和原则与律诗有所不同。一、词对仗的特点相对于律诗,词的对仗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特点:1、没有固定的对仗位置就整体来说,词没有固定的对仗位置,这是因为词是长短句形式的文体,必须在上、下句字数相等的情况下才可能对仗,也就是说,不同调的词,如有对仗的话,位置不一定都是相同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某一个具体的词调,可能规定了在该调的某位置必须对仗,这种位置的规定,也仅仅只适用于该调,而不适用于其他词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渔歌子》的第三、四句两个三言句必须对仗;《踏莎行》前、后片起句各两个四言句必须对仗,等等。2、不限于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如周密《唐多令》:“丝雨织莺梭,浮钱点细荷。”(前片),“宫柳老青娥,题红隔翠波”(后片),平仄就不全对,这种情况,在词的对仗中称为“字面相对”,也算对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允许同字相对律诗对仗中,同字是不允许相对的,但词的对仗允许。如辛弃疾《金人捧露盘》:“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又如毛泽东《沁园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等。4、因为词中有“领字”的用法,所以有些对仗,看上去两句的字数不相同,但去掉领字后,字数就相同了。如朱淑真《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去掉“迟迟”二字领,就是五言句对仗。又如呉文英《高阳台》:“在灯前敧枕,雨外熏炉”,去掉“在”一字领,就是四言句对仗。二、词对仗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诗词歌赋都需要对仗这种修辞方式?道理很简单,因为对仗能使字面更美,使语句和节律更具有韵味,使这些特定的文学形式有更强的表现力;但对仗又必须使用恰当,否则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词对仗的基本原则,才能在填词时做到心中有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凡是规定要对仗的位置,当然就必须对仗。什么是“规定要对仗的位置”?可参见本文的附录,这个附录基本上包含了常用词调的对仗规定,当然也不能说毫无遗漏,但基本够用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实,目前还找不到一份足够完备的类似资料。所谓“规定要对仗”,无非也就是大量查阅前人的词,凡是在该处都用了对仗或只有个别的没用对仗,就认为是“必须对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凡是可对仗也可不对仗的位置,尽量使用对仗。什么是“可对仗也可不对仗的位置”?也可参见本文附录。3、凡是起首两句字数相同,就可考虑使用对仗。4、凡是词中某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平仄相反,就尽可能考虑使用对仗。5、除规定需要对仗的位置外,如果用散句比用对仗能更好地表达词意,就不用对仗。三、特殊对仗格式1、扇面对扇面对是诗、词、曲的一种对仗格式。我在讲律诗的对仗时,曾讲过。扇面对又称隔句对,一首诗中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但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也就是两联之间相对,便是扇面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扇面对在格律诗中非常罕见,在词曲中却常见。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