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黄埔姓氏大有来头.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埔姓氏大有来头.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4/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埔姓氏大有来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肅黄埔姓氏大有来头肁散落在黄埔二十多个自然村的原住民150多个姓氏中,真正称得上大姓的不过20来个,但有来头的“望族”却是不少。这些“望族”的后裔来黄埔定居的时间大都在宋朝年间,各自的族谱里又多自称来自粤北南雄珠玑巷。不妨挑几个姓氏说说,以作窥豹之斑。膈横沙罗氏。椐横沙罗氏族谱记载,其先祖就是在南宋未年领着33姓97人从南雄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的罗贵。罗贵一家人南迁后最终在新会落脚,他的后代后来搬到今广州天河区的车陂,公元1318年,罗贵的曾孙罗维清从车陂迁至横沙落籍。近700年过后,当今罗姓已繁衍至几千之众,成为横沙朱、黎、罗、莫、梁、冯、叶、邝八姓之首。(图51)螅横沙朱氏。横沙朱氏大宗祠门前对联曰:开族派于沙头近挹雷峰秀气;振官声于岭表丕承鹿洞遗风。江西鹿洞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讲学的地方,研读这副对联,可知横沙朱氏与朱熹有渊源。横沙朱氏族谱记载,朱熹曾孙朱澄曾在江西吉安府庐陵任教谕,民族英雄文天祥是他的学生,后来文天祥高中状元,便向朝廷举荐自己的老师,当朝皇帝任朱澄为开封府祥符县知县,不久升为临安府尹,继而派驻广州,任广东提举盐务转运使。宋端宗景炎二年,朱澄病死任上,时值宋元交战,时局纷乱,朱澄的两个儿子朱崇德和朱崇礼无法将父亲灵柩运回封建老家,只好在广州东北三十里的蒲岗择穴将其安葬,兄弟二人也随即在横沙落籍安居,繁衍后代。从横沙走出去的朱姓后人还散落在附近的笔村、南村、朱逵、黄澄、黄陂、新造,以至增城的朱村、茂名的白土等地,成为岭南望族。(图52)薂茅岗周氏。茅岗周氏是宋代以抒情散文《爱莲说》传世的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之后。周敦颐本湖南道县人,北宋熙宁三年(l070)来粤任职,曾在广州药洲九曜石白莲池居住。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开始入籍广东,在茅岗定居的周宣义是周敦颐的第六代。周宣义原寓居广州荷塘里,因厌恶环境喧闹,遂将家搬到番禺沙湾小龙乡。他的妻子彭氏是茅岗乡人,宋嘉定元年(l208)的一天,周宣义携妻到茅岗彭府省亲,闲时登上附近的天岭岗,见岗下平畴铺翠,莲池浮红,不觉乐而忘返,于是便在茅岗定居下来,成为茅岗周氏的始祖。周宣义在茅岗居住期间,曾在天岭岗边筑“爱莲亭”,以记先祖之德,现今茅岗周氏大宗祠里,刻有“濂溪书香远;爱莲世泽长。”的对联,“爱莲”,可算是茅岗周氏的代号。衿深井凌氏。深井凌氏乃宋末抗元名将凌震的后代,宋元之交,凌震挺身而出,组织民兵抗元,并一度收复广州,后兵败被俘。其后裔分散于番禺的深井、宦溪、灵山以及新会的程村等地,落籍深井的是凌震的儿子凌名方,深井村的圣堂山至今还完好地保存他的墓地。凌氏在深井落脚后,慢慢繁衍兴旺,历代名人辈出。且举凌朝赓一家三代为例:凌朝赓是清代人,父亲凌梓是当地巨富,凌朝赓自幼饱读诗书,长大后对西方先进科技发生兴趣,鸦片战争后,他深感中国战败与科技落后有很大关系,于是便进入广州海山仙馆翻译和研读西方有关武器制造的书籍,他与一西人十分友好,两人常在一起研讨科学技术,他曾制造过汽船、水雷等武器和器械,并向钦差大臣提出过用水雷破敌的建议,可惜英年早逝,抱负成了抱撼。凌朝赓的儿子凌福彭光绪廿一年(1895)殿试获第六名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兼军机京章、天津知府、直隶布政史等职,当官之余,他又精于诗词字画,有作品传世。著名现代作家、画家凌淑华是凌福彭的小女,凌淑华1901年在北京出生,自幼跟慈禧宠爱的女画家缪素筠以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