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笔阵图》对儿童书法启蒙教育的启示.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笔阵图》对儿童书法启蒙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5/1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笔阵图》对儿童书法启蒙教育的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笔阵图》对儿童书法启蒙教育的启示
《笔阵图》是一篇教育类的文章,其中有很多教育主旨鲜明的语言,诸如“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文中“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就表明了《笔阵图》的写作目的是给后人学****用的教育文章。在《笔阵图》给予我们的诸多指导中,我们获得的“六先”启示尤其对儿童的书法启蒙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以下从学****书法的兴趣、天赋、器用、执笔、字体和心法等六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其给予儿童的书法启蒙教育的启示。
一、儿童书法启蒙教育要注重儿童对书法兴趣的培养
关于如何培养儿童对书法的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意义不言而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强调了“乐之”之重要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卫夫人《笔阵图》以“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开篇,实际上就是向我们提示一点:学****书法,兴趣为先。古代的三端即是指文士笔端、武士锋端、辩士舌端,卫夫人推用笔为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又以书为最重。卫夫人将书法置于“先”“重”的地位,这在魏晋时期实在是非常难得。虽然至东晋以后,书法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显示出了它的艺术魅力,但是卫夫人能在此时期就把书法摆到如此显赫的地位,则说明和其他诸艺相比,她已经把书法放到了心中的至高地位。卫夫人在此给其子孙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给予我们今天的儿童书法启蒙教育以重要的启示:兴趣为先。如今时代发展,生活富裕,孩子们大都具备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面对诸艺的选择,我们不应盲目
“跟风”“赶时髦”,而应从兴趣出发,首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所爱的,再让孩子们爱自己所选的,学****起来就很容易集中精力,持之以恒。《笔阵图》中的“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能“十旬不返”,这其中也许有意志的作用,但是兴趣的作用是肯定的。对于初学书法的儿童来说,从心理学上讲,他们的意志品质还在发展之中,往往在学****的过程中兴趣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在书法教育启蒙阶段,孩子们的书法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此时给他们多讲讲书法家的故事,多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把书法放在生活情境之中。
二、儿童书法启蒙教育要注重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卫夫人提出“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其对学书者的先天禀性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对书法的特性认识,卫夫人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由此可见,卫夫人把书法定义成奥妙玄微、高深莫测的一门学问。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认为,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则不能给他讲授高深学问。“夫书者,玄妙之伎也”,看来,卫夫人对于学书者的先天条件提出了如此要求是遵循了孔子的这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对学书者的期望与学****要求分别是以“达其源者”和“学而及之”为标准的。望子成龙,心情迫切,可以理解。书法在当时的教育中是颇受重视的,龚鹏程认为
“书法在汉魏南北朝间是新兴的艺术门类,也是当时地位最高的艺术。”因此,在当时,卫夫人对自己的子孙学书提出如此严格的要求就是合情合理的了。而今天的书法教育的目的已大不相同了,其可分为兴趣爱好、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