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词鉴赏八看-----从字面把握诗词的主旨情感考点分析:诗词的主旨情感是“考纲”明确要求的考点之一,同时也是整体把握诗词,准确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明确了主旨与情感,也就敲开了诗词的大门,并登堂入室了,为准确地答疑解难增加了重要的筹码。因此,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与情感就成了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仔细阅读卷面,从字面上下工夫,能挖掘出一些要素,促进我们攻克难关。结合自身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所谓的规律,简称为“诗词鉴赏八看”。一、看标题诗题就相当于人名,长辈给晚辈取名往往寄寓了某种心愿,诗人给诗作取名往往也有着某种暗示,通过诗题,有的说明了时间,有的交代了地点、写作主体(人、物)或事件,因此我们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或能了解写作技巧……通过诗题也许能找到读懂诗词的突破口。1.     把握大意: 《书愤》,一个愤字,情感已跃然纸上,再如王昌龄《闺怨》杜甫《春夜喜雨》等众多标题,只要有看标题这个意识,就可以从抒情字眼里很容易把握作品情感。 《咏柳》一诗,一看便知是咏物诗,从中可以推知该诗至少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再如王维的《山居秋冥》,一看便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二、看作者常言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同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表达的的豁达和豪迈. 如:就创作流派而言,现实主义往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往往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词的流派又分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这些都会给我们鉴赏应鉴赏引路。熟悉著名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他们的身世、思想历程、主要成就、创作风格,以便知人论“诗”。李白处盛唐时期居多,生性豪放,风格飘逸,杜甫亲历国难,关注民生,风格沉郁;柳永一生无缘仕途,纵情声色,词作凄怨婉约,辛弃疾身处乱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慷慨悲壮。   三、看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往往有景有情,情景结合。鉴赏时,只要抓住景物及选用这些景物的目的,景和情的结合方方式等,其余就不难把握了了。 :叙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诗人往往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