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州市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2013-2015)(讨论稿)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该规划对广州市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为“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新区是广州市滨海新城区,成立于2005年9月。建区以前,南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相当薄弱,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现代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较低。“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沙新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全区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均衡、优质、协调、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南沙新区积极实施“强教工程”,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教育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尊师重教在全区蔚然成风。但是,南沙新区的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教育质量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投入的结构不够合理。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十一五”以来,南沙新区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为南沙新区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使南沙新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南沙新区的教育事业要实现由农村教育向城市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的转型升级,通过国际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二、南沙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因此,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中,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作为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一)有利于增强南沙新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南沙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南沙经济、社会发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对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重任的南沙新区、发展而言,提高教育有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意义。(二)有利于开阔学校的国际视野要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就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面向世界来观察我们的教育发展,经常重视和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动向,并制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三)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尽快融入世界解决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提高教育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密切联系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并用世界的眼光解决问题。(四)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世界开展国际交流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引进和交流世界优秀的文化,并使之与中国的文化融合起来,成为一种和谐的文化。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我们在今后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大力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宣传中国的优秀文化,并使之融合,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三、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新城市、新广州、新加坡”的目标,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用国际视野发展教育,充分利用CEPA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借助粤港澳合作平台,积极探索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综合改革、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具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特色的教育体系,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示范和可推广的模式,培养与南沙新区建设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四、发展目标根据南沙新区教育发展实际,以及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在2012-2015年期间,要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格局。鼓励区域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港澳地区的合作。实施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战略,拓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成为广州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以部、市共建亚太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