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基强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海口市西北部,海口火车站东北部,属滨海平原区,地势低洼,地面平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揭示,地层情况自上而下依次为:1、粗砂层:分布于全场地,湿、饱和、松散,顶部20~30cm为耕土,以中粗砂粒为主,含少量淤泥质、砾质、贝壳碎屑,~,具严重液化,承载力建议值为90KPa,工程性能差。2、含砾粗砂层:分布于全场地,饱和,稍密~中密,局部松散,以中粗砂为主,含较多砾粒,~,具严重液化,承载力建议值为150KPa,工程性能一般。3、淤泥层:分布于全场地,灰黑色,含较多腐殖质和少量粉细粒,局部含泥炭,流塑状,局部软塑状,~,%,承载力建议值为60KPa,工程性能差。4、粉质粘土层:分布于全场地,含较多粉粒,局部含铁锰结核,可塑~硬塑状,~,承载力建议值为220KPa,工程性能良好。5、其下依次为泥岩、细砂、粗砂、粘土、中砂等地质构造。综观全场区地层情况,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受大气降水和侧向补给影响明显。且按设计要求,整个场区范围内都需要在原有地表上回填厚薄不均的含砂素土,所堆填的土虽经压实处理,但仍具中等压缩性。特别是中粗砂层和含砾粗砂层遇震动会产生严重液化,如采用天然地基深挖,不仅基础部分造价很高,而且会增加工程降水和基坑支护的施工成本。如果选择在建筑物基础下单纯打桩,既不能解决桩间土的液化问题,又无法解决其它区域内因填土自重固结形成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从而导致道路陷落和地面下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经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选比较,强夯法具有一次处理、全面解决问题、工程效果佳、造价低、工期较短等特点,所以是设计首选的地基处理方法。二、地基强夯处理范围据设计图纸,强夯处理面积暂定为25000m2(按设计要求为基础承台外放7米的面积)。三、机械设备组织1、50吨履带式强夯机2台;2、18吨夯锤2个();3、75KW推土机1台;4、自动脱钩装置2套;5、轻型动力触探仪2套;6、其它辅助设备全套。四、工艺参数设计1、点夯单击夯击能(WH)锤重W=180KN落距H=17M夯击能WH=3060KN·M2、有效影响深度WH=3060KN·Ma=(规范适应值)3、满夯夯击能锤重W=180KN落距H=6MWH=1080KN·M4、夯击遍数、夯击间距、夯击数及间隔时间(1)夯击遍数:为两遍点夯,一遍满夯。(2)夯点间距:点夯用5m×(具体以现场试夯确定),满夯位置为点夯锤印相交。(3)夯点击数:点夯为6~8击(按强夯施工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试夯数据作为收锤标准),满夯2击。(4)间隔时间:本方案两遍夯击间隔时间定为5天。五、施工工期强夯施工有效工期85天(雨天影响、稳固加固处理除外)。其中运输调度办公楼由于工期紧迫,该范围内地基要求在18天内先行夯完(约3000m2)。六、技术要求1、强夯处理后深度3米内的地基允许承载力为fk≥200KPa,压缩模量Es≥10Mpa,要求场区整体均匀性好,差异沉降消除。2、消除8m深度范围内的严重液化,8m至10m间的液化态势得以改善,其指数由严重降为轻微。七、强夯施工步骤强夯施工按下列步骤进行: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用石灰标记),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偏差不超过300mm);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落距误差不得超过300mm,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重复步骤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夯点间距误差不得超过500mm;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9、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八、施工要求1、点夯是主加固阶段,夯击能量要求最高,影响深度、夯点间距为最大,以使场区迅速成为高强度、低压缩性的超密实土。满夯为加固因点夯的应力扩散而形成的浅、表层松散土层,使其局部土层加速固结,并满足下卧层及承载力要求。2、当施工场地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或表层为饱和粘性土时,~(粗)砂、砂砾或片石等材料后进行夯击。本工程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结合设计院文件要求,在清除原地表有机物后,抽排积水,回填70cm中粗砂碾压找平后,开始大面积填土,所填土质应控制含砂量在20%以上,在最优含水量范